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教育最大的死敌,是指望孩子“自觉”
6.14胡君瑞(本人)


指望孩子自律,是最无用的教育。

教育最大的死敌,是指望孩子“自觉”


孩子的成长成才,到底是靠孩子自觉,还是要靠父母的管教和监督呢?


有位华人妈妈的育儿故事,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她叫于巾帼,有两个孩子。


大女儿萧宇琪是个天生的学霸,从小就文静听话,16岁时便荣获加拿大总督奖,以优异成绩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后来创业成功,成为全美最年轻的亚裔女性CEO;


可二儿子萧宇阳就没有那么省心,从小就不把“聪明”用在正道上:

让他去练琴,他总能以“不练,少练,胡乱练”消磨妈妈的耐心;


学习上,一有偷懒的机会,就绝对不会放过;


性格古灵精怪,爱哭爱闹,总能想着点子给妈妈出难题;

......

不过,最后他也成功考取了哈佛,成就了一番顶尖的事业。


很多人问,两个孩子个性迥异、天赋不同,为何能教的一样优秀又出众?


这位妈妈的回应,令人意想不到:


教育孩子有时候不能太开明,孩子对读书、学习没兴趣只是一个借口,家长放任不管,反而害了孩子。


天生自觉的学霸,毕竟只是极少数,对于大多数像于巾帼小儿子一样的孩子来说,自律都是个稀缺货。


但因为有妈妈的耳提面命,在他不想学习时,为了督促他,把餐桌当书桌用,一边做饭,一边盯着他做功课;


在他不想练琴时不断地“威逼利诱”:不练,就不能出去玩;少练,就减少动画片时间;好好练,就增加娱乐活动。


所以,才成就了他的今天。


指望孩子自觉,是最无力的教育;指望孩子爱上学习,是最难实现的愿望。


教育路上,最不能偷懒的就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就是孩子。




01


教育最大的死敌,就是“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天,一个孩子对父亲说:“爸,跳舞太累了,我不想学,我想学唱歌。”


父亲转头就答应了:“好,那学你喜欢的。”


一个月后孩子又说:“唱歌太难了,嗓子都哑了,还是唱不好,我想出去玩。”父亲又允许了,觉得孩子还小,不喜欢就不要逼他。


十年后,当他需要上台表演才艺时,一个像样的节目都拿不出来,于是怨恨父母没有从小给自己培养一个兴趣爱好。


父亲很委屈:“当初是你自己不愿意去,怎么能怪我们没培养你呢?”


而孩子的回答也很扎心:“我年纪小不懂事,你们也不懂事吗?就不能逼我一把?”


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喜欢是人的本能,喜新厌旧也是,但是本能并不是技能。


如果父母一味纵容孩子的“喜欢”,凡事按照本能走,那无疑是在孩子成长中埋下了地雷,最后的结果,一定会以悔恨收场。


学霸的成功,优秀的形成,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坚持,更是因为他们背后有一对狠心的父母。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果实。


因为有狠心的妈妈,所以有了一代歌王周杰伦;


因为有狠心的爸爸,所以才成就了现在的钢琴家朗朗;


也因为父母的狠心严厉,才能看到谈吐优雅、博学多才的“国民女神”董卿。


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不要等到孩子错失某个机遇,反过来质问你“为什么当初没有逼我一把”,才开始悔恨当初的自由和放任。


为人父母,该做的不是纵容孩子的本能,而是想着如何将孩子“喜欢”的本能转化为“谋生”的技能,这样他们才能快乐顺遂地度过一生。




02


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在父母的放养中长大。


现在很多父母都大力推崇“放养教育”,希望在家庭中展现自己的开明和包容。


但是,不明就里的开明,只会助长了孩子的逃避心理,小时候逃避上学,长大后逃避人生。


知乎上有个话题:放养家庭下长大的孩子最后都变成什么样了?


有一个故事,很让人唏嘘:

小时候感觉自己的童年很幸福,父母从来不管我。


我不想写作业可以不写;我不想看书也可以不看;开家长会考了倒数,父母回来也不会找我麻烦;即使晚上十一点回家,也不会有人来管我。


后来,有一天我不想上学了,父母也很尊重,只说了句不想上就不上了,再无其他。

可是,等她步入社会,才蓦然发现:没有学历和技能护体,真的寸步难行,只能处在最底层,做最卑微的工作。


现在每天浑浑噩噩,荒废余生。


每一位优秀的孩子,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背后一定有一对“虎爸狼妈”在不断地鞭策。


就像同样面对这样的孩子,北大博士奕戈的父亲就明显不同。


初中时,奕戈迷上了网络游戏,成绩跌到低谷,甚至到了厌学的程度。


但父亲没有放弃,也没有放任,开启了一系列“硬核操作”:


首先,全家断网断电,然后全程监督陪伴,最后拿自己开始操练,给孩子做好榜样。


试想,如果当年父亲放任了他,他会是怎样的局面,又面对着怎样的人生?


有句话说得好: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教育路上,严是爱,松是害。


不管不问的“放养”,不可能教出优秀的孩子;松懈怠慢的“放任”,也不可能养出杰出的后代。


你现在给孩子的每一分快乐和自由,都是成长中的剧毒,最后酿成的必然也是一生的卑微与平庸。


教育孩子,不轻易让步,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不随意放任,是作为父母最基本的修养。




03


教育无法重来,请父母对孩子亲力亲为。


人民日报曾公布一张时间表,看哭无数父母:


你给孩子的陪伴,是有“期限”的,错过了有效期,教育无法重来。


然而每次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总有父母反驳:“我要赚钱养家,哪还有时间管孩子?”


可是,孩子没有教育好,你赚来了金山银山,又有何用呢?


就像董卿说的: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了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一年败的。”


教育孩子才是一生的事业,孩子教育好了,就是在赚钱,而且这是一辈子稳赚不赔的投资。


越是智慧的父母,越懂得在孩子的教育上亲力亲为,帮助孩子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居里夫人科研繁忙、压力巨大,但为了女儿,她仍可以专门开设“儿童学习班”,亲自教育;


儿子接受不了学校的教育模式,不想上学,郑渊洁也可以专门为儿子打造“专属私塾”,自编教材,设计课程。


正是因为父母的不放弃、不抛弃,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一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个成为知名作家,而郑渊洁的儿子也继续了学业,成为了动画导演和企业家。


人生就像一场考试,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任的老师,没有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不可能有靠自己就通过的孩子。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贫富差异,无论政策如何,培养孩子,始终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


有些事,其他人代替不了,有些话,必须父母来说。


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只有一次机会,且有效期只有十年,现在偷的懒,都是将来无法弥补的遗憾。


教育千万不能“怕麻烦”,你怕一次,孩子的成长就减一次。


千万别等孩子长大了,让这个社会再替我们狠狠教育,到时候一切都晚了。




04


《清华学霸教子经》里写道:


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因为比起“热爱学习”,“厌学”才更符合孩子的天性。


但是,作为父母,我们就应该“顺从”孩子的天性吗?


显然不是!


孩子还小,不懂那么多道理,他们只有眼前的快乐,没有长远的眼光。


只能坚持一时,不能持续专注,更没有强大的毅力和自制力来约束自己。


但这一切父母都要有。


如果这个时候,连我们都给孩子打退堂鼓,孩子又有什么动力坚持下去呢?


孩子的优秀靠的不是天赋,而是在他放纵的时候,有个人能默默地拉他一把。


而如果我们一直让孩子处在童话世界,在没有任何强制的环境中长大,未来他又如何抵抗狂风暴雨呢?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管教是基础,孩子自觉自律是目的,基础打牢,不怕地动山摇。


有时候,我们需要适当的强制,也需要严格的管教,这不是压迫,而是在他意志薄弱时注射一针“强心剂”,帮他克服困难,让他变得更加坚强。


教育路上,指望孩子自觉、自律,是最可笑的“谎言”,放养孩子,是最懒惰的行为。


时刻记住:


熊孩子是“惯”出来的,好孩子是“管”出来的,优秀孩子是“陪”出来的!


谨以此文,与所有家长共勉。



如果您是孩子妈妈

洞见君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妈妈成长平台

妈妈抱团(微信号:mmbaotuan)

好的妈妈,永远不停下成长的脚步。

关于养育孩子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

妈妈抱团,和千万妈妈一起成长。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 

阅读 10万+


洞见

关注

分享

收藏

2660

3362




精选留言

作者已设置关注后才可以留言


Liang

来自湖南置顶

回复

198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教练,只有把孩子教育成功了,人生的下半场才更有底气!谢谢洞见好文。


洞见

(作者)

回复

85

感谢亲的认可养育好一个孩子,确实充满了各种挑战,幸好洞见君今天的文章能够给亲们带去一些新的心得体会。往后的日子里,洞见君也会一如既往输出更多有价值、有启发的教育向文章。因为学习和成长,也是我们终其一生的功课。为了孩子,为了明天,一起加油💪💪


人在旅途

来自福建

回复

204

熊孩子是“惯”出来的,好孩子是“管”岀来的,优秀的孩子是“陪”出来的。



难得糊涂

来自福建

回复

186

指望孩子自律,是最无用的教育。



PIN

来自江西

回复

172

也许自律不一定让人变得优秀,但优秀的人一定是自律的



雪雨之峰

来自四川

回复

161

有一定道理。家长对子女的引导也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能过度,更不能定位出错,否则事与愿违,后果不堪设想。人的未来发展是多元的,也是分层次的,绝对不可能按父母的一厢情愿来发展。



卓洋妈

来自江苏

回复

133

赞同,我是俩娃儿妈妈,也是一名高中教师,孩子的学习,千万不能指望他们自觉!必须有家长和学校的监管和督促!



温柔以待

来自四川

回复

97

现在的家长也不好当,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要掌握适度。孩子在这个不懂事的年纪,有时候会讨厌妈妈的管教,不能体会父母的辛苦,也许父母有时候会觉得伤心,但尽管这样,父母还是不会放弃孩子的教育,这就是责任



覆篑成山

来自山东

回复

85

“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这话讲得真有分量,一针见血,再也不遮遮掩掩。人的天性就是贪玩,教育就是要反对、改变人贪玩的天性,使人去学知识,干事业,变自然人成为社会人。



苑葶🐹

来自广东

回复

70

赞,认同,喜欢洞见



爱华

来自浙江

回复

63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领者,教育和培养孩子,始终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



来自浙江

回复

59

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只有一次机会,且有效期只有十年,现在偷的懒,都是将来无法弥补的遗憾。



来自广东

回复

58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独立讲“自觉”、“自律”荒缪论,优秀是“陪”来的



行云

来自山东

回复

56

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墙上,让全班同学看,肯定比我这个班主任开班会讲道理效果好!感谢洞见的真知灼见



Ellen

来自福建

回复

56

再多的方法论都不如以身作则,勤奋整洁爱学习的父母教不出懒散肮脏不学无术的孩子。



梦幻多瑙河

来自福建

回复

54

因材施教,适己而行



心诚则灵

来自福建

回复

45

教育路上,指望孩子自觉、自律,是最可笑的“谎言”,放养孩子,是最懒惰的行为。




A糖糖

来自甘肃

回复

44

教育路上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要对孩子百分百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与家长交流。又有人说不能靠孩子自觉,那是最荒缪的谎言。



静待花开

来自河南

回复

44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了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一年败的。”




教育孩子才是一生的事业,孩子教育好了,就是在赚钱,而且这是一辈子稳赚不赔的投资。




越是智慧的父母,越懂得在孩子的教育上亲力亲为,帮助孩子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S佘i俊k杰S

来自湖北

回复

43

各种“砖家”大肆宣扬快乐教育,释放孩子天性。逐渐养成了家长不管,学校不敢管的社会形态。鲜少有人能认识到这个观点咯



轻舞飞扬

来自吉林

回复

36

对于当代从小就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们来说,作者的观点真的是一针见血,果断收藏,会时常看看,鞭策一下自己!



国宝

来自河南

回复

36

家长教育孩子最好是从小开始,再次从现在开始



胖妞

来自浙江

回复

30

自律不是与生俱来,更不是指望获得的,而是从日常教育中培养出来的!放养是孩子自律后的一种境界,而不是放任自流!



荏苒时光

来自山东

回复

23

就喜欢看洞见的文章,每次都是恰到好处的推荐,还喜欢看看评论区学习一下


已无更多数据


教育最大的死敌,是指望孩子“自觉”

女儿派 洞见 2023-04-12 20:20 发表于安徽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215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西瓜妈

来源:女儿派(ID: nverpai )

指望孩子自律,是最无用的教育。

教育最大的死敌,是指望孩子“自觉”

音频:


00:00

15:17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洞见


已结束直播,可观看回放

观看回放

洞见夜读

主播:林静

视频号


孩子的成长成才,到底是靠孩子自觉,还是要靠父母的管教和监督呢?


有位华人妈妈的育儿故事,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她叫于巾帼,有两个孩子。


大女儿萧宇琪是个天生的学霸,从小就文静听话,16岁时便荣获加拿大总督奖,以优异成绩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后来创业成功,成为全美最年轻的亚裔女性CEO;


可二儿子萧宇阳就没有那么省心,从小就不把“聪明”用在正道上:

让他去练琴,他总能以“不练,少练,胡乱练”消磨妈妈的耐心;


学习上,一有偷懒的机会,就绝对不会放过;


性格古灵精怪,爱哭爱闹,总能想着点子给妈妈出难题;

......

不过,最后他也成功考取了哈佛,成就了一番顶尖的事业。


很多人问,两个孩子个性迥异、天赋不同,为何能教的一样优秀又出众?


这位妈妈的回应,令人意想不到:


教育孩子有时候不能太开明,孩子对读书、学习没兴趣只是一个借口,家长放任不管,反而害了孩子。


天生自觉的学霸,毕竟只是极少数,对于大多数像于巾帼小儿子一样的孩子来说,自律都是个稀缺货。


但因为有妈妈的耳提面命,在他不想学习时,为了督促他,把餐桌当书桌用,一边做饭,一边盯着他做功课;


在他不想练琴时不断地“威逼利诱”:不练,就不能出去玩;少练,就减少动画片时间;好好练,就增加娱乐活动。


所以,才成就了他的今天。


指望孩子自觉,是最无力的教育;指望孩子爱上学习,是最难实现的愿望。


教育路上,最不能偷懒的就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就是孩子。




01


教育最大的死敌,就是“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天,一个孩子对父亲说:“爸,跳舞太累了,我不想学,我想学唱歌。”


父亲转头就答应了:“好,那学你喜欢的。”


一个月后孩子又说:“唱歌太难了,嗓子都哑了,还是唱不好,我想出去玩。”父亲又允许了,觉得孩子还小,不喜欢就不要逼他。


十年后,当他需要上台表演才艺时,一个像样的节目都拿不出来,于是怨恨父母没有从小给自己培养一个兴趣爱好。


父亲很委屈:“当初是你自己不愿意去,怎么能怪我们没培养你呢?”


而孩子的回答也很扎心:“我年纪小不懂事,你们也不懂事吗?就不能逼我一把?”


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喜欢是人的本能,喜新厌旧也是,但是本能并不是技能。


如果父母一味纵容孩子的“喜欢”,凡事按照本能走,那无疑是在孩子成长中埋下了地雷,最后的结果,一定会以悔恨收场。


学霸的成功,优秀的形成,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坚持,更是因为他们背后有一对狠心的父母。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果实。


因为有狠心的妈妈,所以有了一代歌王周杰伦;


因为有狠心的爸爸,所以才成就了现在的钢琴家朗朗;


也因为父母的狠心严厉,才能看到谈吐优雅、博学多才的“国民女神”董卿。


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不要等到孩子错失某个机遇,反过来质问你“为什么当初没有逼我一把”,才开始悔恨当初的自由和放任。


为人父母,该做的不是纵容孩子的本能,而是想着如何将孩子“喜欢”的本能转化为“谋生”的技能,这样他们才能快乐顺遂地度过一生。




02


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在父母的放养中长大。


现在很多父母都大力推崇“放养教育”,希望在家庭中展现自己的开明和包容。


但是,不明就里的开明,只会助长了孩子的逃避心理,小时候逃避上学,长大后逃避人生。


知乎上有个话题:放养家庭下长大的孩子最后都变成什么样了?


有一个故事,很让人唏嘘:

小时候感觉自己的童年很幸福,父母从来不管我。


我不想写作业可以不写;我不想看书也可以不看;开家长会考了倒数,父母回来也不会找我麻烦;即使晚上十一点回家,也不会有人来管我。


后来,有一天我不想上学了,父母也很尊重,只说了句不想上就不上了,再无其他。

可是,等她步入社会,才蓦然发现:没有学历和技能护体,真的寸步难行,只能处在最底层,做最卑微的工作。


现在每天浑浑噩噩,荒废余生。


每一位优秀的孩子,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背后一定有一对“虎爸狼妈”在不断地鞭策。


就像同样面对这样的孩子,北大博士奕戈的父亲就明显不同。


初中时,奕戈迷上了网络游戏,成绩跌到低谷,甚至到了厌学的程度。


但父亲没有放弃,也没有放任,开启了一系列“硬核操作”:


首先,全家断网断电,然后全程监督陪伴,最后拿自己开始操练,给孩子做好榜样。


试想,如果当年父亲放任了他,他会是怎样的局面,又面对着怎样的人生?


有句话说得好: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教育路上,严是爱,松是害。


不管不问的“放养”,不可能教出优秀的孩子;松懈怠慢的“放任”,也不可能养出杰出的后代。


你现在给孩子的每一分快乐和自由,都是成长中的剧毒,最后酿成的必然也是一生的卑微与平庸。


教育孩子,不轻易让步,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不随意放任,是作为父母最基本的修养。




03


教育无法重来,请父母对孩子亲力亲为。


人民日报曾公布一张时间表,看哭无数父母:


你给孩子的陪伴,是有“期限”的,错过了有效期,教育无法重来。


然而每次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总有父母反驳:“我要赚钱养家,哪还有时间管孩子?”


可是,孩子没有教育好,你赚来了金山银山,又有何用呢?


就像董卿说的: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了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一年败的。”


教育孩子才是一生的事业,孩子教育好了,就是在赚钱,而且这是一辈子稳赚不赔的投资。


越是智慧的父母,越懂得在孩子的教育上亲力亲为,帮助孩子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居里夫人科研繁忙、压力巨大,但为了女儿,她仍可以专门开设“儿童学习班”,亲自教育;


儿子接受不了学校的教育模式,不想上学,郑渊洁也可以专门为儿子打造“专属私塾”,自编教材,设计课程。


正是因为父母的不放弃、不抛弃,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一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个成为知名作家,而郑渊洁的儿子也继续了学业,成为了动画导演和企业家。


人生就像一场考试,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任的老师,没有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不可能有靠自己就通过的孩子。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贫富差异,无论政策如何,培养孩子,始终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


有些事,其他人代替不了,有些话,必须父母来说。


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只有一次机会,且有效期只有十年,现在偷的懒,都是将来无法弥补的遗憾。


教育千万不能“怕麻烦”,你怕一次,孩子的成长就减一次。


千万别等孩子长大了,让这个社会再替我们狠狠教育,到时候一切都晚了。




04


《清华学霸教子经》里写道:


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因为比起“热爱学习”,“厌学”才更符合孩子的天性。


但是,作为父母,我们就应该“顺从”孩子的天性吗?


显然不是!


孩子还小,不懂那么多道理,他们只有眼前的快乐,没有长远的眼光。


只能坚持一时,不能持续专注,更没有强大的毅力和自制力来约束自己。


但这一切父母都要有。


如果这个时候,连我们都给孩子打退堂鼓,孩子又有什么动力坚持下去呢?


孩子的优秀靠的不是天赋,而是在他放纵的时候,有个人能默默地拉他一把。


而如果我们一直让孩子处在童话世界,在没有任何强制的环境中长大,未来他又如何抵抗狂风暴雨呢?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管教是基础,孩子自觉自律是目的,基础打牢,不怕地动山摇。


有时候,我们需要适当的强制,也需要严格的管教,这不是压迫,而是在他意志薄弱时注射一针“强心剂”,帮他克服困难,让他变得更加坚强。


教育路上,指望孩子自觉、自律,是最可笑的“谎言”,放养孩子,是最懒惰的行为。


时刻记住:


熊孩子是“惯”出来的,好孩子是“管”出来的,优秀孩子是“陪”出来的!


谨以此文,与所有家长共勉。



如果您是孩子妈妈

洞见君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妈妈成长平台

妈妈抱团(微信号:mmbaotuan)

好的妈妈,永远不停下成长的脚步。

关于养育孩子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

妈妈抱团,和千万妈妈一起成长。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 

阅读 10万+


洞见

关注

分享

收藏

2660

3362




精选留言

作者已设置关注后才可以留言


Liang

来自湖南置顶

回复

198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教练,只有把孩子教育成功了,人生的下半场才更有底气!谢谢洞见好文。


洞见

(作者)

回复

85

感谢亲的认可养育好一个孩子,确实充满了各种挑战,幸好洞见君今天的文章能够给亲们带去一些新的心得体会。往后的日子里,洞见君也会一如既往输出更多有价值、有启发的教育向文章。因为学习和成长,也是我们终其一生的功课。为了孩子,为了明天,一起加油💪💪


人在旅途

来自福建

回复

204

熊孩子是“惯”出来的,好孩子是“管”岀来的,优秀的孩子是“陪”出来的。



难得糊涂

来自福建

回复

186

指望孩子自律,是最无用的教育。



PIN

来自江西

回复

172

也许自律不一定让人变得优秀,但优秀的人一定是自律的



雪雨之峰

来自四川

回复

161

有一定道理。家长对子女的引导也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能过度,更不能定位出错,否则事与愿违,后果不堪设想。人的未来发展是多元的,也是分层次的,绝对不可能按父母的一厢情愿来发展。



卓洋妈

来自江苏

回复

133

赞同,我是俩娃儿妈妈,也是一名高中教师,孩子的学习,千万不能指望他们自觉!必须有家长和学校的监管和督促!



温柔以待

来自四川

回复

97

现在的家长也不好当,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要掌握适度。孩子在这个不懂事的年纪,有时候会讨厌妈妈的管教,不能体会父母的辛苦,也许父母有时候会觉得伤心,但尽管这样,父母还是不会放弃孩子的教育,这就是责任



覆篑成山

来自山东

回复

85

“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这话讲得真有分量,一针见血,再也不遮遮掩掩。人的天性就是贪玩,教育就是要反对、改变人贪玩的天性,使人去学知识,干事业,变自然人成为社会人。



苑葶🐹

来自广东

回复

70

赞,认同,喜欢洞见



爱华

来自浙江

回复

63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领者,教育和培养孩子,始终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



来自浙江

回复

59

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只有一次机会,且有效期只有十年,现在偷的懒,都是将来无法弥补的遗憾。



来自广东

回复

58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独立讲“自觉”、“自律”荒缪论,优秀是“陪”来的



行云

来自山东

回复

56

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墙上,让全班同学看,肯定比我这个班主任开班会讲道理效果好!感谢洞见的真知灼见



Ellen

来自福建

回复

56

再多的方法论都不如以身作则,勤奋整洁爱学习的父母教不出懒散肮脏不学无术的孩子。



梦幻多瑙河

来自福建

回复

54

因材施教,适己而行



心诚则灵

来自福建

回复

45

教育路上,指望孩子自觉、自律,是最可笑的“谎言”,放养孩子,是最懒惰的行为。




A糖糖

来自甘肃

回复

44

教育路上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要对孩子百分百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与家长交流。又有人说不能靠孩子自觉,那是最荒缪的谎言。



静待花开

来自河南

回复

44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了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一年败的。”




教育孩子才是一生的事业,孩子教育好了,就是在赚钱,而且这是一辈子稳赚不赔的投资。




越是智慧的父母,越懂得在孩子的教育上亲力亲为,帮助孩子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S佘i俊k杰S

来自湖北

回复

43

各种“砖家”大肆宣扬快乐教育,释放孩子天性。逐渐养成了家长不管,学校不敢管的社会形态。鲜少有人能认识到这个观点咯



轻舞飞扬

来自吉林

回复

36

对于当代从小就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们来说,作者的观点真的是一针见血,果断收藏,会时常看看,鞭策一下自己!



国宝

来自河南

回复

36

家长教育孩子最好是从小开始,再次从现在开始



胖妞

来自浙江

回复

30

自律不是与生俱来,更不是指望获得的,而是从日常教育中培养出来的!放养是孩子自律后的一种境界,而不是放任自流!



荏苒时光

来自山东

回复

23

就喜欢看洞见的文章,每次都是恰到好处的推荐,还喜欢看看评论区学习一下


已无更多数据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006208
推荐日记
《亲子日记第二十二天》
《母子搭配,干活不累》
《亲子日记第718篇》
《2023.04.15 亲子日记第41篇》
《周六》
《2023年4月15日 星期六 雷阵雨亲子日记第9篇》
《需要彼此关爱》
《2023年4月15日 第30篇》
《2023年4月15日 六 雨 于文昊,林于韦妈妈 446》
《亲子小记19》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4.15》
《亲子日记第八天》
《碎思》
《亲子日记22》
《4月15日 星期六 雷阵雨 (23)》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亲子日记打卡第50天》
《亲子日记第302篇》
《2023.4.15亲子日记(40)》
《学习分享(第525篇)》
《亲子日记50》
《日常》
《孩子长大了》
《日记》
《23.孩子,你很棒!》
《今天周六纪实》
《谁说她不敢》
《给郑同学的信》
《日记464篇 成长的足迹 学习》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