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居,曾子侍。曾子避席曰,参不敏。所以一个人他能够孝亲,他自然能够尊师,师道尊严。我们讲师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的,一个人在家里能够孝敬父母,在老师的跟前,他才能够示范老师。所以孝亲尊师就是粘在一起的。没有孝心不可能尊师,那不尊师,怎么能够重道呢?不重道怎么能够有所成就呢?所以我们学习首先第一个孝亲尊师,这是根,这是本。
一开篇,连弯也没有绕,直截了当就跟他说,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你知道吗?汝知之乎”。这个曾子听起来茅塞顿开,曾子一听啊,今天老师问的问题可不是普通的问题,对吧?
那他是什么反应呢?曾子跟随着这个老师很久了,而且他的德行学问这么好。其实你要问他一个问题,你问他先王有至德要道是什么呢?孝道,肯定曾子能答得出来,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我们也能回答呀,至德要道是不是?可是学生是什么反应啊,曾子怎么说的呀?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你看看,在这里体现了学生、弟子的谦卑,他不是说孝道,我知道呢,他不是这样说的,他说参不敏,说自己呢是吧,他没有说我不敏吧,特别的谦卑。大家看一看曾子怎么说的呀,他很谦卑,尊师重道,他其实是坐在那里的。
老师一问他,你知道吗?结果曾子赶紧避席曰,避席曰就是曾子赶紧站起来了,他马上起身,不敢再坐下去。这叫做避席曰。避席。避席之后怎么说的呀?不坐在自己的那个位置上了,马上向老师行礼。然后说我太笨了,参不敏,我一点都没有智慧,我不敏捷,对吧?他自称的名字是最谦逊的,称法,是不是这样啊?这是一种谦虚的表现,而不会说我怎么样。如果你看他说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显得很傲慢而不谦虚啊。他说参不敏,这个不敏就是我在老师的跟前,我是多么的愚笨呢。我不懂何足以知之,我怎么能够完全了解先王的至德要道呢?这些都是我要向老师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