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教学勇气》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的《社会研究的微观小宇宙教学》《开放空间与技术手段》和《共同体:多变与障碍》三篇文章 。
帕尔默先生提出了微观小宇宙教学的观念。从微观⼩宇宙出发的教学中,我们要同时对主体和学⽣负责任,不会像⼀间智⼒的快餐店那样只把“⽚⾯”的信息传送学⽣,⽽是去帮助学⽣理解信息是从哪⾥来的和它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同时要尊敬学科和学⽣,要让他们不是像鹦鹉学⾆那样把别⼈的结论背出来,⽽是要他们像历史学家、⽣物学家或⽂学批评家那样去思考问题。
帕尔默先生给我们描绘的教育或教学共同体的理想模式既不应以教师为中⼼,也不应以学⽣为中⼼,⽽应以主体为中⼼。作者对⽐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法:“它以教师为中⼼,教师只把结论传授给学⽣。它假设教师掌握所有知识,⽽学⽣只掌握很少知识,或根本没有掌握任何知识。所以教师⼀定要传授,⽽学⽣⼀定要收受;教师制定所有标准,⽽学⽣⼀定要达到这些标准。教师与学⽣在教室中共处的时间⾥,并没有体验共同体,⽽只是为了避免教师重复地教授同⼀内容。”
反传统的全新教学法:“学⽣和学习过程⽐教师和教学过程更为重要。学⽣蕴藏的知识将会获得释放,⿎励学⽣彼此间互相学习,问责的准则由⼩组间产⽣,⽽教师的⾓⾊则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变换。”
真正的共同体中的教学:“在真正的共同体形象中,有着融合两种模式的提⽰,就是主体‘坐中间且知之’。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也不应以学⽣为中⼼,⽽应以主体为中⼼。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同时专注⼀件伟⼤事物
或许我们一直被教导去占领空间而不是去开放它:毕竟,我们是知者,因此,我们有义务把所知的一切告诉别人!事实上,许多的老师都被这样一个神话扭曲了:我们以自己努力学来的权威知识占据全部空间,就是在对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开放学习空间比填满它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权威……当我们学会问好的问题时,我们发现我们需要具备另一种能力:把一个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变成能在房间内到处反弹的复杂的公共对话。当我把学生的眼睛从只看着我转向彼此互相注释时,学生会学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