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讳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改过去那种沉闷、古板、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入了一种活泼、轻松、互动式的课堂氛围。这种巨变,令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们欣喜不已。然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某些偏差,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直接影响到高效课堂的构建,目前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
1、“动”“静”失衡,收效甚微。
当前的课堂中,老师的开展活动过多,过多的活动实际成了一个做秀的过程。这种活动如果过于常态化,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重身动,不重心动;只重全盘皆动,不重个别指导,其必然结果是收效甚微的。
2、有“形”无“神”,舍本逐末。
在课堂中,无论是不是必需,老师动不动就挂出“合作”“探究”的牌子,使得这成为一种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重形似不重神似的片面形式,这样会使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严重缺失,从而削弱课的有效性。
3、秀“外”轻“内”,素材滥化。
很多老师宁可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寻找课外资料,也很少、甚至是不用现成的教材资料,一堂优质课评比的课件容量相当大,造成了素材滥化,整堂课显得“富营养化”,其结果必然是多而无用,用而无效。
针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的课还应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1、讲究意义,一节课应该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渴求。
2、讲究效率,高效课堂下的效率不仅仅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应该是全员性的。
3、讲究生成,一节好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还应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和能力的投入。
4、讲究真实,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