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上无意中翻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个父亲喜欢喝酒,每天都会去镇上的酒馆喝上一杯。有天下着鹅毛大雪,他照常向酒馆走去,走着走着,感觉到后面有人跟着自己。回头一看,原来是年幼的儿子,顺着他的脚印跟了过来,一脸兴奋:“爸爸,你看,这雪多厚呀,我正踩着你的脚印呢!”儿子的话让父亲心头一震,他想:如果我去酒馆,儿子顺着我的脚印走,也会找到酒馆。于是,父亲改变了路线,走向了小镇尽头的图书馆。
这个故事让我认识到, 我在自己的女儿教育方向上也是有一些偏颇的。你看,很多时候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改变孩子的本质,其实是改变自己,父母就是孩子的环境。千万不能小看这一点一滴的改变,父母1%的改变,很可能带来孩子99%的成功。这句话,我特别的印象深刻。我们做家长的常常会让孩子按照我们想要的那种方式来培养,却忽略了她内在的这种精神层面的需求。我们常常把孩子培养成去追求物质,而忽略了要去培养他内在的精神层面,就是她的人格的发展。
之前跟果果在相处的时候,看她哪哪都要提升;而现在通过写亲子日记之后,我看果果觉得哪都好,觉得女儿非常的优秀,然后自己变得非常的平静。之前果果放学回来,我总是要抓着她去说话,想了解她更多,而现在我觉得只要静静地去欣赏她,跟她在一起就足够。
当我们开始改变时,孩子是能感受到的,短时间内孩子可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孩子心里可能会认为“家长又再想新招制我,看他能坚持多久”。我们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不用太关注孩子的感受与行动,自己的坚持最为重要。
如果说孩子是产品,父母就是生产线,要想改变产品的品质,生产线不改变是不行的。要想让孩子改变,父母首先要学会的是欣赏孩子,改变自己对待孩子问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