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4日,星期一,天气阴。
教育只有顺应孩子天性,才能发挥出它的威力。
想让孩子有品位、有修养,父母平时交流时一定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1. 聊天时,内容一定要“雅”
正如古人所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父母平时在家聊天的内容粗俗低趣味,孩子又如何能吐露出高雅的内容。
孩子是模仿着父母的样子在生活的,你想让孩子谈吐优雅、知书达理,那么你自己就要多读书。
多关注有价值的内容,多谈论有意义的话题,孩子浸泡其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2. 对话时,音量一定要“低”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写道:
“我们习惯于对家人大喊大叫,指责而不去理解,命令而不去沟通,我们都忽视了最关键的一点:有效沟通。”
真正有效的沟通,应该是温柔又不失力量的,而不是靠谁嗓门大,谁就有理。
平时在家说话,记得控制好音量。
因为你们说话的分贝会复制到孩子的嘴里,内化成自己的声音。
只有父母改变语气,降低音量,保持安静与平和,才能让孩子在交流中学会温声细语。
3. 沟通时,情绪一定要“稳”
一个健康的家庭里,稳定的情绪是关键。
生活琐事缠身,夫妻双方有争执很正常,但一定不能撕破脸,大打出手,给孩子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就像《别让情绪毁了你的努力》中说的:
“如果一个家庭败在了情绪宣泄上,那无论在其他地方赢得多胜利,在孩子内心世界建设这一件事上,都是极大的失败。”
无论发生什么,记得温柔地好好沟通。
父母性情温和,家庭幸福安宁,孩子才更容易成为一个情绪稳、有温度的人。
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无形胜有形的教育,会比生硬地讲道理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