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随着儿子在“亲子日记”践行者颁奖典礼上的那一次举手,我们家“出名”了。
先是有家长关注了儿子的日记,后又关注了我的日记。昨天,外出学习的班主任发微信问我,到底武校长提了什么问题?儿子又是如何回答的?现在校领导都找他要儿子的资料了。
晚上,武校长也关注了我。今天早晨,凯文妈妈在班级群里转发了一个链接,是武校长根据我们家的教育情况写的一篇公众号,引来家长们的一片赞美之声。
今天上午,别班的一位家长还加了我的微信,说自从颁奖典礼之后,这两天接孩子放学都会看到我们娘俩,还跟自家孩子说“他就是那天第一个发言的”。
说实话,我们家以这样一个方式“出名”,是我没有料想到的。细思之下,应该是偶然和必然相互交融的结果吧。
说它偶然,是因为若不是那天十字路口正好是红灯,我们和陈主任也就擦肩而过了;若不是儿子正好在用手机做“一起作业”,陈主任不会看我们那一眼。若不是偶遇的是陈主任,学校也不会关注到我们。没有这些“若不是”,活动结束了也就结束了,生活还会以它原本的步调向前走。
说它必然,是因为这一个多月以来,我确实在用心的写日记,记录的同时,也在悄悄的输出一些自己的教育心得。不敢说自己有多无私多伟大,但确实想过要通过写日记帮助一些家长,唤醒他们的教育认知。不是说,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吗?我写的好几篇日记,比如武校长提到的《爸爸和孩子的相处模式》,还有《你今天累不累?》《读书吧,少年!》《吃了一颗糖所想到的》《做时间的主人》《什么是成功的教育》《身教重于言传》《婆婆妈妈》等等,确实是刻意去写的。写的时候也在担心,会不会有人觉得我是在显摆自己、说教别人?但后来一想,何必去在意别人怎么想呢?假如我的日记能够帮助哪怕一位家长,能够让他/她有所启发,不也值了吗?我想,如果没有之前写的这些日记作为基础,我也没有什么素材可供武校长挖掘的,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这篇公众号。
然而,家长们看看日记就好,想交流的也欢迎相互交流,但不要把我们捧得太高,我怕以后会摔得太疼。
讲真,我们也就是一个普通家庭,和大家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就是我之前写的,爸爸有好的格局,妈妈有好的情绪,爸爸爱妈妈,妈妈爱全家。只要做到这些,都会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今天早上,看到武校长的公众号之后,我叫醒还在沉睡的老公,对他说校长夸他了,还把内容给他读了一遍。儿子在旁边调侃,“哎呀~~我怎么不知道这么和谐?是谁在那气急败坏的大叫‘li jun同志!’还咬牙切实的说‘我想掐死你爸爸!’”我和老公哈哈大笑,老公很傲娇的说,“我都不跟她计较”。我说,“这都是生活的调味剂,酸甜苦辣咸都得有嘛,但菜还是一盘好菜。”
所以,家长们,我们也是平凡的一家,千万不要把我们想得太好。我也需要和大家一起努力,一起进步,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一起养育更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