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阶段:抄错写错(乘号抄成加号,漏写负号,小数点),计算错,不全面(两问答一问),不规范(辅助线、作图分析,物理不加单位,问东答西
从产生原因分:不上心、不用心、不细心、不认真、不执行。
方法习惯型:读题跳跃,先解后读,手快大于心快;计算口算、不做草稿。
态度忽视型:陈题轻敌;小作业不重视;松懈状态;差不多心理;侥幸心理。
考场因素型:心理紧张;考场状态敏感。
学习能力型:不熟练、掌握不透彻(似是而非),关键点不敏感,综合能力(读题时信息提取、理解)。
注意力型:精细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专注能力弱。
改善流程:记录→归因→对策一训练
记录现象:发现“粗心”现象,回忆当时真实场景,按照“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现象”,记录“粗心”发生时的真实场景,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
分类归因:过一段时间,对记录的现象,分析“为什么发生”,原因真追到细枝末节。有可能多种不同现象,最后归为同一原因;也可能一种现象不同的发生情况下有各自的原因。比如说就简单的计算错误,是跳步、还是移项、还是看错了符号、还是抄漏了数字,跳步属于思维习惯不好,移项错误属于技能敏感性不强,看错符号属于精细能力弱、抄漏数字属于当时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找出对策:针对一种原因,思考“怎么办”就能克服。比如说就计算的跳步和移项,别以为重视就行,其实是你思维定势,不良习惯根深蒂固,只能老老实实一步一步笔算,像二年级小朋友一样计算,直到孩子的思维定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