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儿子跟同学出去打球,回奶奶家快9点了。我问了他要昨天前天的日记,鼓励他一直坚持下去,能通过写日记,练就一手好字,一副好文采。还跟他约定期待有一天我们母子俩一起去参加学校日记活动的颁奖典礼。
一直等到快10点才发给我。字迹潦草,内容敷衍。说实话,看到图片的那一刻,给他点了个赞都是违心的。问他前天的也是一块补的吧?他很实诚的说我猜对了。
不想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脑子里不断告诉自己,静待花开。可是内心却充满了深深的无力感。儿子也算从小读了不少书,看过很多课外,偶尔能写一篇比较出彩的文章。但是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对于写作文,日记比较犯愁。我经常跟他开玩笑说他就和刚学会九阳神功的张无忌似的,只有内功不懂招式,啥时候学会了武功招式他就天下无敌了。
可是儿子的日记真的是让我太挫败了,看字迹就知道根本这书写时间是得多匆忙,看内容就知道他这是多敷衍写日记这事。这些也直接导致我今早醒了之后有些想放弃写亲子日记,挫败和迷茫的感觉闷在心里。不知道儿子能否坚持下去?不知道自己坚持下去是否还有意义?一早上都在不断的否定中度过。
但放弃,又不甘心。于是我又开始上网搜索各种鼓励孩子写日记的解决办法。学到了一个法则“鸟笼效应”,说的是有个不爱养动物的人得到了一个漂亮的鸟笼,为了不让这个鸟笼在家里闲置,这人又去买了一只漂亮的鹦鹉放进鸟笼,让鸟笼和鹦鹉匹配起来。类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我也打算去给儿子买一本精致的日记本,希望能让他写日记更有仪式感和动力。
查询的过程中,感觉到很多网络文章的标题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实操性强的真不多。由于家庭差异,年龄差异甚至孩子的性格差异,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我每次看到很多方法也只能借鉴,想寄希望于此能解决问题,难免最终落得失望。
突然心情就开朗起来,和对网络文章的借鉴一样,如果我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值,那我就不会被他的敷衍和不情愿影响,而我写亲子日记,确实也从中受益良多,不仅仅是家庭教育,更是和儿子以外的其他人更好的相处,更有利于自己内在的成长。
想通了之后,打开家长小本,看到日记好友们给儿子日记的点赞和鼓励,心里默默的检讨,别人能看到孩子日记好的一面,自己为什么只关注他日记不好的一面。起码他已经开始行动了,这就是个不错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