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校发了日记本,方便孩子和家长写日记,很有一种仪式感。我和儿子约定让爸爸参与进来,因为爸爸的字写的最漂亮。顺着这个话题说到了书写,我和婆婆说起我的字迹就是自己不在意导致书写不好,也羞于写在纸面上。然后我又开始告诫儿子好好练字,不然将来他自己的孩子学校有活动他也会像我一样尴尬。
可能说到了儿子的痛处,他不耐烦的说行了知道了。我也因为他的语气批评了他,虽然我没动气,就事论事,但是语句里却都是满满的说教。
早上打算写日记记下这件事的时候,我开始反省自己的问题。昨天下午还跟同事说起,我觉得我自己有时候好为人师,但说教不仅孩子不喜欢,成年人也反感。我昨天跟儿子说话的语气不也是一直在说教吗?难怪他会不耐烦。
因为儿子在奶奶家住,于是决定先给儿子发段信息,表达了我的歉意和认识,也推心置腹的跟他聊了自己写日记的心路历程。没期望孩子能立即做出改变,我已经做好了润物细无声的准备了。
孟子云: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喜欢跟孩子讲很多大道理,想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孩子,帮助孩子往好的方向转变,希望他们按照我们的想法来做事,少走一些弯路。初衷是好的,然而实际效果却微乎其微,反而常常招致孩子的厌烦、叛逆。
但我们的说教往往来自于我们的经历和认知,孩子没有这些经历做背景,他们对我们的说教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就如人总要在成为父母以后才懂得父母的不易,是一个道理。
虽然不能跟儿子保证我以后绝对不会犯错,但我能做到学会反省和思考,知错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