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华小学一年级八班 孙逸赫
口才班今天下午活动,义捐和上台演讲。不知道其他家长和孩子是抱着什么心态排的长长队伍的,反正孙逸赫是奔着我承诺奖励他勇敢的五元和口才班的200积分,没有任何怨言排半小时队的。
还有两个人就到他了,我有点紧张,我问他,“你紧张吗?”“紧张啊。”转头跟后面的小朋友又笑又闹,被口才班老师“没收了”拿在手里的话筒——怕影响前面比赛的学员。我怀疑他是不是他误解了紧张的意思。
他前面的参赛选手,已经鞠躬表示结束了,我鼓励他:“你只要踏上演讲台就是成功了,give me five.”他嬉皮笑脸的回了我击掌。我怀疑我鼓励的多余。
台上,不熟的语句没有磕绊,背错改正的字音也改正了过来,虽然他也没有演讲的技巧,但是他流程走完,声音洪亮,没有颤抖,没有胆怯,这就是成功吧!他走下台将话筒递给下个小朋友前,下一个选手说着紧张,他爸爸说着,“好好讲,加油!”上台前,我问他,用不用再背一遍,他说着不用,准备的很好啦。后面的小朋友爸爸也在问着,你背的熟不熟练,再练一遍吧,或许是大人在造势,造紧张的势。
后来我就在想,恐惧是不是大人对于未知的恐惧和面对竞争选择安逸的逃避,孩子本身是无畏的,不是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吗?会不会因为我们给孩子贴上了太多的标签:好好讲,不要磕磕绊绊;加油,不要忘词……或许,站在众目睽睽之下本来就是一种勇气,本来就是战胜自己呢?而我们给了太多要求,反而会让他们害怕舞台,害怕表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