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漫长中终于熬到了头,有欣喜、有收获、有遗憾,对我影响最深的是遗憾。虽然看到职称进上了,也去“王府烧烤”庆祝了一番,只是觉得付出了很多,顺理成章的事情,没有觉得特别高兴。但是期中考试落后了这件事却让我深感挫败:回到家也唉声叹气,虽然知道不能把工作的情绪带到家里来;在办公室也时不时绕到这个话题上来,自责自己成绩太不好;睡梦中也满是不安。这种感觉非常不好,让我怀疑我是不是不能胜任数学,是不是下个学期换成教语文?但我内心是不服输的,我想再找找原因和方法。我请教了经验充足的韩老师、宋老师,请教了说话一针见血的胡老师,找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讲课太慢,比如教材研读不够……
周末,终于想给这个遗憾画上句号,我想既然自己不行,必须读书。可是何主任发的消息——本周读《教学勇气》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的《社会研究的微观小宇宙教学》《开放空间与技术手段》和《共同体:多变与障碍》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又是难啃的大饼,我的天,硬着头皮读也读不懂啊!愁人!真是怀疑自己是不是脑子一团浆糊了?
虽不懂,但是硬着头皮读了一遍又一遍,书中讲述作者去学校讲课时的窘迫,怕是在我课堂上也经常出现,严格了怕学生都呆若木鸡不举手、没声音,不严格了又担心学生呜呜泱泱不听课,和作者当时虽不是一样的情景,心情也是级像的。这本书带给我最深的感受还是“知道教育家也过的不好,我真的安心了”。虽然学过一段时间心理学,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我不得不承认,我有严重的文理问题——焦虑。和书中作者的“恐惧”不同,我觉得我更为严重甚至找不到作者那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多时候是迷茫的,没有出路的。我其实很想自费出去学习,很想跟着名师看看人家是如何管理班级,如何把复杂的、难懂的问题简单又循序渐进的讲出来。我已从教10年,还没能形成自己的讲课风格真是不应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