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30日 星期日 晴
昨晚我做饭的时候,女儿跑进厨房跟我谈抑郁症的问题:妈妈,你知道人为什么抑郁吗?我说不知道。女儿就开始她的演说:比如一个女儿喜欢吃可乐鸡翅,她妈妈却说可乐鸡翅没营养,给她做糖醋排骨。女儿喜欢红裙子,妈妈却说绿色裙子适合她,结果买单的时候买的是绿色裙子。这样的事多了以后,妈妈问女儿喜欢什么,女儿都是一句话:随便。我问女儿:假如你是心理医生,你怎么帮这个女孩?女儿马上说:我不想当心理医生。
接着女儿又分享一个案例:有一个女孩失恋了,她很痛苦,得了一种怪病。我问女儿:假如你是她闺蜜,你怎么帮她?女儿开始说:陪在她身边,劝她不要伤心了,帮她骂那个渣男。
我知道,女儿说的这些事情都是从视频上看来的,用她的认知来理解所看到的事情,同时也提醒作为家长的我,尊重孩子的选择,了解孩子的需求,不能越俎代庖,孩子才能往良性发展。
连续三天晚上,女儿都在问我一个问题:她初中去外婆家读,我能不能和她一起去。第一个晚上我回答她:等她长大了再说。第二个晚上我回答她:可以,还有四年时间决定呢。第三个晚上我回答她:哪里方便就去哪里读初中。我在考虑女儿就是因为手机的问题,而做出离开爸爸去读书的决定,她认为爸爸不在身边,她玩手机就是安全的。这也是孩子从小就懂的趋避利害的本能,假如不能如愿,就会发展到她所说的抑郁,女儿的思维不简单。
正如《父母规》里说的: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都是我的问题,我是一切根源。要从家长身上解决,只能从我做起,因为没读过《父母规》的人,要求他照着《父母规》所说去做,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不了解内涵,只能对牛弹琴。就拿我老公来说吧,当听我读《父母规》中的那一句: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都是我的问题,我是一切根源。他就嘲笑我:孩子犯错了也要揽身上吗?以他一惯用成人的角度对待孩子的样子,孩子只有抑郁发疯的结果,孩子宁愿用死抗争到底。所以我一直告诉他,我用我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让孩子打开心扉交流,不希望他插手。
孩子的心愿其实很简单,就看家长怎么去帮助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不那么孤单寂寞,充满信心,建立独立自主的人格,从容接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