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从学霸到厌学,我的女儿是怎么“变废”的?》
作者的女儿今年14岁。大概一年前,她对妈妈说,班里有个同学老是拉帮结派孤立她。一开始,妈妈只是安慰她,同学是因为嫉妒她成绩好,让她不要在意。还向老师反映了这个问题,老师也把女儿和那名同学调远了。但女儿的情绪还是不高,表示自己不想上学了。妈妈对此又好笑又好气,没有理会女儿的要求,严厉训斥她去上学。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在女儿的本子上发现了女儿画的东西,才惊觉女儿的心理出现了大问题。
文章中,作者把女儿画的东西拍照上传了,只见一张纸上无序地写了“我的错,我的错,对不起,让你失望了”“我讨厌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死亡”“自杀”“我想离开世界”等字句,然后又画了很多杂乱无章的线条,试图把这些字掩盖掉。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特别心疼这个女孩。很明显,她开始有了抑郁症的倾向,或者说她已经患上了抑郁症。绝望到想自杀,但还是因为自己不正常的状态说“对不起”。
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它是心理得病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敏感期,更容易因为外貌、学习、亲子关系、人际关系而焦虑、迷茫,一句话或一件事就很容易让他们受到伤害,从而产生情绪的变化,更甚者就会引发抑郁症。
感冒尚且需要吃药休息,抑郁症也需要正视和治疗。但现实生活中,往往很多父母不能体会孩子的这种心理,认为孩子矫情、无理取闹,还强制让他们“走上正轨”。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视频,妈妈用力拽着女儿往前走,女儿边挣扎边哭着说“我病了”,但妈妈不为所动,觉得哪有那么多抑郁症,还是坚持要送女儿去上学。听到女儿一句“我病了”,我的心都跟着痛了。我想她自己也不希望自己“病了”,但在这种痛苦、茫然、无助的情况下,妈妈不但没有试图给予她帮助,反而不理解她,还强制她去做不愿面对的事情。那一刻,该有多绝望啊!
就像华晨宇在歌词里唱的“独木桥呀 把谁推下 才算赢家 我无声的反抗 何时能战胜它”“想过离开 以这种方式存在 是因为 那些旁白 那些姿态 那些伤害”。抑郁症患者,本身也想反抗,想战胜它,这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亲人的理解、接纳、陪伴和倾听、鼓励,把他们从困境中一步一步拉出来,让他们重新走到阳光下。
记得两三年前,儿子还在学乒乓球时,有一次去接他下课,看到他情绪不高,连忙问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儿子说,有个同学老是故意找他麻烦,还打他,他忍无可忍,就打回去了,老师看到以后,反而把他批评了一顿。一边说,一边还委屈的哭了起来,表示再也不想上乒乓球课了。我听了以后,连忙安慰他,老师这样处理确实有失偏颇,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就先批评你。等遇到老师,我们好好和老师说明情况。正说着呢,老师看到儿子哭了,就走过来问什么情况?我客观地向老师转述了一遍,老师也意识到自己的处理过于草率了,向儿子表达了歉意,还安慰了他。后来,回家的路上,儿子在后面抱住我,说:“除了你,我也找不到别人倾诉,只能对你说一说了。”我什么也没说,只是分出一只手回抱了他一下。我很高兴,儿子遇到问题愿意对我说一说,也很庆幸,每一次都没有忽略他的感受,并及时给予了正面的回应。
回到开头的那篇文章,作者在意识到女儿真的出现问题以后,果断给女儿办理了休假,并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接纳了女儿,不再说教,而是给予女儿更多的陪伴,带她去运动、打卡网红美食、看电影、散步等等。最终,在她用心的陪伴下,女儿提升了信心和勇气,慢慢走出了阴霾,重新步入了学校的大门。
看到结局,我很欣慰,这个孩子,最终还是被拯救了。
愿世间曾经经历过伤痛的孩子,都能够在爱的滋养下,不惧阴霾,跨过深渊,把伤疤丢给回忆,开始仰望未来,重新爱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