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日晴星期二亲子日记第1615篇五年级五班孙羽涵妈妈诵读父母规第1283天
天气晴朗,微风不燥,迎着朝阳我们出发了。我们的目的地是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
参观菜博会对于这些五谷不分的孩子来说很有意义,让孩子亲眼目睹每天吃的蔬菜瓜果是怎样栽培种植的,让他们了解科技种植技术,了解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身临其境,现场教学,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节。
菜博会上我们看到了451斤的巨型南瓜,长达两米的丝瓜,长在空中的西瓜,还有那一米多长的茄子,一面由无数鲜姜组成的“江山”,就连门廊上的装饰都是一颗颗芸豆镶嵌而成的。
参观菜博会不仅能看到各种奇异瓜果,还能增长知识,下面就是科普知识介绍。
自然界中的气雾栽培:大自然中,有很多植物的根系就是直接悬浮在空气中形成气生根、以假根附生在岩石上等。如热带雨林中的榕树、松叶蕨、石斛兰、红柳和仙人掌等。由此可见,气雾条件下生长是植物与自然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生态适应性表现。
气雾栽培在果菜蔬菜上的应用:气雾栽培不仅可增强植株根系的生理代谢水平,从而促进根系营养吸收和转运,提高果实的营养品质,而且能提高光合效率,为果实提供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使糖分得到积累,因此气雾栽培生产的番茄、茄子、辣椒等果菜生成熟早、产量高、品质优。
月亮上种粮食
在月面种植物,要面临怎样的环境考验?主要有五大方面的难题:一是从地球到月球极大的压力变化,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二是月球上昼夜间约达300摄氏度的温差变化;三是种子需要在发射场等待两个月,加上太空飞行需要一个月时间,控制放水就很重要;四是生物物种的选择和搭配;五是怎样运用月球上的光进行光合作用。
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哪些生物?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由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由结构模块、热控模块、控制模块、导光模块、生物模块等组成,直径173毫米,高198.3毫米,内部有18毫升水,以及土壤、空气、热控和两个记录生物生长状态的相机,总重量为2.608公斤,生物生长空间为1升左右。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6种生物,它们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
可儿最感兴趣的是气雾栽培和月亮上种粮食。在月亮上种粮食,多么神奇的画面,真的可以实现吗?月亮上种植的蔬菜瓜果是什么味道呢?会不会比我们普通种植的味道更甜呢?
还有气雾栽培,无土栽培我们早就知道,但是气雾栽培还是第一次听说。如果不是来菜博会参观,还真的不知道我们国家的农业科技这么发达。种植粮食、瓜果、蔬菜也有这么多的技术和方法,自豪感油然而生,感叹我们祖国的强大,感叹科技的进步,用科技展现了农业强国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