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优质教学的公式,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教师同行组成的共同体,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
要想教得好,一定去探索我的内心世界。知道自己要什么,拥有什么,应努力完成什么,才能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自己内心不够强大,我们可能会迷失自己。
“一个人虽然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我们的教学也一样,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关上门独自教学,不去与别人分享、讨论以及学习,那么我们的教学只能变得越来越差。就如同作者所说的那样:进行优质教学,既提高我们的专业实践,又可以从中提高自我认识。
我们所谓的“优质教学”就是要身临其境,我们要学会观察彼此的教学,也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讨论彼此的教学,取长补短。而且,当我们不知道什么教学方式适合我们自己时,也许别人的某个教学方法刚好可以去适合我们,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去模仿去教学,在模仿中探索出自已的教学方法。于是,我们可以去认真的聆听别人的课堂,也去认真的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去更好的进行补救和改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任何行业的成长都依赖于它参与分享经验和进行诚实的对话。如果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更好的教学时,也许可以尝试去用心的聆听别人的课堂,记录别人的教学方式,当然也要记录别人的不足之处,然后慢慢去模仿、探索,从而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作者没有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是侧重于教学技术,即:“我们组成小组的目的不是为了批评彼此的教学法,而是在其他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的情况下,真诚地把我们自己的经验公开地说出来,同时持开放的态度去聆听。”
他还侧重对人的心灵进行分析,所以通过隐喻的方式进一步审视自己的内心以及对教学原则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