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读到《胡适写给孩子的信》,其中胡适先生的观点:“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并不是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对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不由想起第一次听武校长讲课,会上提到一个假设,“如果你的孩子得了重病,需要高额的费用医治,你会怎么办?”当时有一位妈妈站起来回答:“我会倾尽所有去救我的孩子,我愿意拿我的命去换孩子的命,我相信所有的妈妈都能做到,可爸爸们就不一定能做到了。”随后,大家共同观看了鹿妈妈和斑马妈妈的故事小视频,鹿妈妈为救小鹿,主动把自己送进鳄口,斑马妈妈不惧狮子,舍命救子一脚把狮子踢懵圈,两个真实故事完美诠释了母爱的伟大。“所以,你认为你可以用你的命去换孩子的命,你就很伟大了吗?你看,动物同样可以做到。”武校长的这句话引人深思,确实,自然界动物妈妈救动物宝宝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当然,人作为高级动物,不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护他周全的层面,还有区别于动物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和教育。还有,父母是“借来的”,孩子是“借来的”,爱人也是“借来的”,孩子不是因我们而来,他们是因为对生命的渴望而来,只是选择我们作为他们的父母,借助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去演绎属于他自己的精彩人生,一语中的、句句戳心。给孩子自由,给孩子爱,但是不会借着爱孩子的名义去管束孩子、控制孩子,深深感受到无私的爱。
我们传统观念里“养儿防老”天经地义,我养你小,你养我老,一辈辈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亦或说父母对孩子们有恩情,孩子们要报答自己的父母,做个孝顺的孩子。现代养儿育女新的观念则是,我生你养你,只为体验和感受一个新生命的成长过程,能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就是最大的幸福。两者本都没有错,但养儿不仅仅是防老,更是一种对孩子的尊重、呵护、陪伴和爱。这样想来,是不是很多事情就都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