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因为一点事儿子在我面前埋怨奶奶,我有些过于激动的制止他的行为,因为我的原则是无论老人对错,孩子都要尊重爷爷奶奶,更不应该埋怨奶奶。这个事上,我觉得儿子有点不太讲理,所以就更没好气的说了他一顿,把他撵到房间里做作业了。
其实说完他我自己也在反省,其实真没必要很孩子这样发脾气,虽然他做的不对,但是我还可以采用更温和的方式让他接受,这样激烈的方式他不仅接受不了,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于是我进了儿子房间,坐到他身边跟他道歉,对不起儿子,妈妈刚刚不应该那样对你。因为我觉得这个事上奶奶并没错,即使有错,我们做晚辈的都不应该方面去指责她,埋怨她。就像妈妈刚刚对你的方式,也可以用一种更委婉的方式,既不伤害对方,又能让对方更高兴的接受。儿子有些委屈的哭了,我抱了抱他没在继续说,只是让他平静一下心情再吃晚饭。
吃饭前看得出儿子还是有些情绪,把他叫出来送奶奶他也不情不愿的打了个招呼。我有些无奈,心想饭后还有必要跟儿子在沟通一下。晚饭后儿子继续回到房间做作业了,这时候估计儿子自己也冷静一下了,思考了刚刚发生的不愉快。做完作业他从房间出来,在我旁边坐下跟我说:“妈妈,刚才的事其实我做的也不对,可能这两天因为我给你准备母亲节的惊喜睡的太晚了,休息不好导致脾气也不好了,没有耐心~我不应该那样对奶奶”。
听得出儿子的道歉是发自内心的,我心里挺欣慰的。这个孩子开始学会体谅他人,知道思考,知道自省了。我想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允许孩子犯错,只有在经历了犯错到知错到自发改错的过程中,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和反省,才能让他们成为有责任心、有同情心、有思考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