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得好:“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如何做才能好好说话,怎样说才是温柔而又坚定?其实最重要的是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 平等,给孩子充分尊重孩子正在看电视,已经超过规定的时间还不愿意关电视。这时,父母可能会很生气,命令孩子立即关掉,但是孩子依然不愿意配合。到这儿有些气急的父母可能直接走过去,拿起遥控板“啪”关掉电视。孩子可能会哭闹,闷闷不乐,父母就会大吼大叫。孩子伤心,父母也很崩溃。强制关掉电视,大吼大叫,并没有足够尊重孩子,给孩子带来的是强烈的反抗和斗争。建议父母这样和孩子沟通:“现在别看电视了,我们出去散步吧?或者做做游戏吧……”这样一句简单的话既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也让孩子感觉自己得到了尊重,孩子自然也会配合。倾听,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只有先倾听,了解孩子内心的声音,才能更好的表达父母的爱。有些父母常常主观认为孩子很多做法和想法是错误的,因此没等孩子说完,就急忙打断,下结论。或者是根本没了解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就噼里啪啦说教一通。因此对孩子说话时,变得很贪心,恨不得把对孩子有用的话一股脑全告诉他们,恨不得让孩子立即纠正,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但其实家长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孩子好,而是为了自己的心安理得。和孩子相处,专心地、静静地听孩子说话,不仅是对孩子尊重,也是一种爱的表达。只有充满信任的倾听,父母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也才能做到温柔而又坚定。共情,允许孩子情绪发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交朋友是他们主要的社交活动,和好朋友一起很开心,但常常也会因为好朋友而感到伤心。比如孩子回来告诉父母:“我的好朋友今天不理我,也不给我分享他的文具。我感到很伤心。”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能会担心孩子心灵受到伤害,担心孩子沮丧,失望,就急于想帮孩子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快速从伤心的情绪中走出来。有些父母就会立即对孩子说:“没事,你不管他就好了,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要太在意了。”孩子如果还是不开心,有的父母可能就会着急,对孩子说:“这有什么,真的搞不懂有什么好伤心的。过两天就好了。”这类的话就会让孩子感到很无助,他们没有得到父母的帮助,情绪没有得到完全地释放,可能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不会再对父母倾诉。其实这种情况下建议父母用这样的语言和孩子沟通:“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你真的做得很好!”“集体中可能会有你不喜欢,和你不合拍的人,但是无论如何你是个很棒的孩子。”孩子需要理解,更需要肯定。所以无论是什么情绪,都要待孩子充分体会后,再帮助孩子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去消化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