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送小书童去洪琦美术学画画,把她送到教室后,我准备回家。
迎面走来一个大男生,我一看这不是李*杭吗?自从那次参加了学校的智慧家长颁奖典礼后,就对这位男孩印象深刻,因为他能在众多孩子面前,有勇气第一个站出来发言,并且还言之有物,而且表示,他今天起也要开始写日记,接下来的日子确实这样做了,被武校亲点为二小的成长日记代言人。
于是,我热情地打招呼:“你好,*垣杭,你也在洪琦美术学画画呀!”
“嗯,嗯,是的。”他正拿着画包装备找教室。
“稍等一下,我介绍一个小妹妹和你认识!”哈哈,我叫住了他,于是招呼出小书童:“苏家汇,来,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五年级11班的李*杭哥哥,天天给你读的就有垣杭哥哥的日记。”
“哥哥好!”小书童带着口罩,小声的地说。
“嗯,你好你好!”垣杭同学也客气又有点拘谨的回答。
随后,我们又简单交流了两句,两个孩子都各自去上课了。
中午接小书童,路上她说:“妈妈,我没想到*垣杭哥哥也在洪琦美术学画画呢,今天的日记你就写这个。”
“为什么写这个呢?”我特地逗逗小书童。
“因为见到了他本人我很高兴呀!”
我知道,虽然这是第一次见面,但却感觉很亲切,因为这段时间以来,他天天写日记。小书童还没开始写,就找了几个坚持写的读给她听,其中一位就是垣杭哥哥的,还有一位是五年级的秦子杋姐姐和她的弟弟秦梓朔的。当然,还有小书童的小妹妹,一年级的苏子淇宝贝也坚持写了18篇了,小书童都很期待他们每天写了啥。
就这样,虽然其他三位还没见着本人,但却觉得挺熟悉了。
“好,咱俩想到一起去了,今天的日记就叫偶遇,好不好?”我问她。
“行!”娘俩一拍即合。
这样的感觉和画面真的挺美好。
自学校请武校培训以来,家校合育中的三写工程、请家长进校园活动陆续如火如荼的展开,这样不仅扩大了家长们的朋友圈,也扩大了孩子们的朋友圈。
通过家长小本写亲子日记,家长们、老师们突破了班级和年级的界线,认识了很多教育理念相通、积极正能量、却又有着各自不同精彩的朋友。大家互相学习,增进了解,互相鼓励。
比如,就像*垣杭同学的妈妈,虽然我们也是没见面,但她的日记我也是经常追剧,文为心声,透过字里行间,知道了她的浪漫爱情、了解了她小时母亲的影响,同样也知道了她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大学期间就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点我们倒是类似,在我没毕业前,也是买了《哈佛女孩刘亦婷培养纪实》、《杨文教子》等特地拜读。
这种突破时空的相识,都是家校合育、书写日记带来的。
以后继续好好写下去,相信会有更多美好的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