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 星期一 天气:晴 1975天
“十家链心”再次聚首。本周起细心的韩老师将时间安排到每晚8点钟开始,也让大家不至于太过匆忙,影响到学习效率。
今天由国老师抛出话题:“怎样让孩子有计划的去学习?”据国老师描述刚上五年级的儿子每天在学校基本已将作业完成,回家大概会练练二胡,读读书,用喜马拉雅打打卡啦等等。在我们看来孩子的表现已然非常的优秀,孩子在保证按时完成课内作业的同时,课外学习生话也是丰富多彩的。可国老师却焦虑于孩子回家不能顺心地完成他认为孩子该做的事情,换言之就是不能认真执行家长给制定的计划。
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古人的智慧约束着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期遇见更好的自己。推己及人,反求诸己,榜样的力量是个永不褪色的话题。试想跟孩子的陪伴与相处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在要求孩子的同时,内观自己是否具有跟孩子共情的能力?是否曾蹲下身子用心倾听过孩子内心的想法?父母对孩子拥有共情能力,就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的"心灵捕手"。
读懂孩子的内心想法是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的前提。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父母喜欢站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来教育引导孩子,从而导致与孩子的需求产生巨大的反差,孩子自然不愿意接受,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孩子出现情绪行为时,父母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又听不进,这样就会导致父母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或者直接将情绪发泄到孩子的身上。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还是父母不能换位思考孩子的想法,没能找准引导孩子的切入点。我们家长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在育儿路上,生命不息,学习不止。降低期待,多些鼓励,与孩子共成长。
听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大家伙各抒己见,总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从而助力到孩子们的成长,幸福我们的家庭。这便是我们这个“十家链心”群的奇特魅力。
话题的讨论也如同今天的天气一般火热,收获满满。😊
AI小帮手,继续复盘、反思,功能强大,令人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