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教师提出了“身正”的道德要求。“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是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道德标准。正所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离不开教育,而开展教育活动离不开教师。“成才”须得先“成人”,教师教化之精粹在于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以身教者从”,若想要学生品行高尚,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率先垂范。试想,一个道德滑坡的老师,如何培养思想端正的学生?何以称作“为人师表”?育人先修身,“身正”既是从教者“慎独”的人生选择,亦是教书育人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提高自身师德修养时应“取法乎上”,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更要躬身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与“身正”是教师素质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对从教者职业道德的最高凝练。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有扎实学识, 有道德情操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