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研读的是《教学勇气》中的第六章内容《学习于共同体中—共事切磋》中的后两篇文章,《需要领导》和《对话的基本规则》,感受颇深。
文章中提到,新的对话主题虽然能帮助引发一些关于优质教学的有效谈话,但还是远远不够的。与讨论一些离我们很远的技巧不同,这些主题很容易触及我们,因此需要有对话的基本规则来配合—这些规则帮助我们尊敬彼此的弱点,而且避免在开始之前使对话冷场。在谈全新的基本规则前,作者先重温了一下彼此的基准如何适用于任何一种文化。这些基准包括待人有礼、绝不过问“别人的隐私”,以及在没有确定证据前不妄下判断。文中提到如果我们想要支持彼此内心的生活,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个简单的真理:人类的心灵不想要被别人解决,它只是想要被人看到和被人听到。如果我们想要看见而且听到别人的心灵,我们一定要记住另一个事实:心灵就像野生动物,坚强、能迅速复原,可是又有点害羞。当我们冲进森林大声呼喊,叫他快出来好让我们能够帮助它时,心灵仍会藏在那里。但是如果我们安静地坐着去等候一会儿,心灵可能会现身。我们需要设立一些基本规则,让我们安静地、以接纳的心态面对别人的问题,去鼓励别人的心灵走出来,这种方式并不假设我们知道对于别人来说什么是对的,而是允许别人的心灵以它自己的水准和速度去自行发现自己的答案。
文章中还提到,当我们谈论领导时,一般与机构来对照:以为机构需要领导,而共同体不需要。但这个论点完全可以颠倒过来,机构即使没有领导者,只按行政规则办事也能生存一阵子,但共同体是动态的,每时每刻都需要领导。经历探究内心的旅程,一次次超越恐惧和进入真实自我的心灵旅行,一次次迈向尊重别人以及理解别人的旅程。随着内外品质的深化,会建立一个相互支持的共同体。
用心去感受学生,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与学生也更多的交流,建立平等的对话空间,使学生在这个对话空间里,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对话空间里建立谈话的基本规则,促使孩子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