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之所以写这篇日记,是因为近期处理了好几起孩子们之间的小矛盾,当我问为什么争吵或打架时,孩子总是站在自己立场上,说✘✘小朋友欺负他,我问:你先对他做了什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就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矛盾化解。其实我在告诉孩子们这样一个道理: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遇事多反省自己,少指责他人。与人相处最讳忌的是,以挑剔之心待人,却从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之前,看到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一只狐狸在翻越围墙时,不小心滑了一脚。眼看就要从高空中摔下去时,他一把抓住了旁边的一株蔷薇,才保住一命。不过,虽然没摔倒,他的脚却被蔷薇刺伤了,还流了很多血。看着自己一瘸一拐的腿,狐狸很生气,便责斥道:“你这人怎么这样,我向你求助,你不帮我就算了,怎么反倒伤害我呢?”蔷薇听完一笑说:狐狸啊,这哪是我的错呢?我本就身上有刺,你自己不小心,才被我刺到的啊。
读到这儿,大家肯定会忍不住笑狐狸。但是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不也做着同样傻的事吗——当跟别人生产矛盾时,第一反应不是反躬自省、静己思过,而是一味地推脱埋怨。自己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不问原因,和孩子站在同一战壕去指责别的孩子。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为人处世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发生矛盾时,不能一味指责别人。而要“反躬自省”,自我批评,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作家亦舒说,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
欧洲有一句谚语:“如果常常流泪,就不能看见星光。”如果常常指责和抱怨,就一定会丢失那些琐碎却闪亮的快乐,会把自己的气量慢慢缩小。
深到骨子里的成熟,就是从不轻易指责他人。有时,懂得低头,才是大智慧。有时,看到他人的不容易,看到他人无法言说的世界,你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