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闲聊,同事谈到了上一年级的女儿即将参加少先队入队仪式,这勾起我的一些回忆。
2021年,我儿子上一年级时,孩子是2014年八月中旬生日,比起班上的其他孩子,他稍显稚嫩。六一前一天孩子开心的邀请我一起填写少先队入队申请表。可是第二天回家,却很失落,因为自己没入上少先队。咨询老师后,才知道 从这一年开始,实行所谓的分批入队。
对于这件事,我要说出我的意见:让老师眼中一些学习好、表现好的孩子优先加入少先队,这是否应该再斟酌。以学习好、表现好作为优先入队的评价标准我并不反对,这能使孩子对少先队员这份荣誉更加珍惜,更有担当。
但将这样的做法放在六一儿童节好吗?“六一儿童节”设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六一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的节日,是保护孩子的节日。在这一天把孩子们人为地进行区分为能入队的优秀学生,和不能入队的待进步学生。这样的做法对孩子们,尤其是对这些刚刚入学、懵懵懂懂的小不点来说确实有些残忍。
像这样,过早地(小学一年级时
)给他们贴上“标签”,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攀比心理、追逐功利的心态 。
老师们应多一把尺子去考量孩子,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不仅仅是考试成绩,还有课堂表现、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自理能力等等。在一个用多元化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教学环境里,每一种生存状态都是一种实践和胜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价值。
牛能负重,马能致远,孩子们各有千秋,请多一些耐心,待他们成长。
希望每个孩子的童年都能拥有很多个快快乐乐,轻轻松松的“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