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到处都是情绪雷区,当他们的妈妈真是防不胜防,经常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一不小心又踩着地雷了。
这不,我又莫名其妙踩到儿子的雷区了。
今天早上,我按往常的惯例起床,就接到老爸的电话,说:“陈一鸣的生物答案见过吗,在我的床上……”我的脑子一下蒙了“什么答案,周末时候我只是把七年级上册不用的资料全扔了,其他的就没见啊,那边就听到儿子歇斯底里的声音,说全班就只有这份答案,让我拿回家复印……”一遇到问题就大吼大叫。我接着给生物老师发信息做以说明,可情况不像他说的那样啊,爸爸的电话再次打过来说:“就因为这件事,不上学了,在家看手机呢……”。此刻,我心里升腾起一万种委屈:我只不过好心告诉你问题解决了,我也没唠叨你,你就生气了,真是好心没好报。听到他那不讲理的声音,我感觉胸中也涌动着一股怒火,快要堵到嗓子眼了,我也知道情绪来了堵不如疏,我要允许自己的情绪流动起来,就得先接纳自己的情绪,才有能力去接纳孩子的情绪。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角色是朋友,最为朋友,应有的就是界限和尊重,我的朋友现在心情不好,不想上学,那我只能尊重他不想上的决定,暂时冷落她,让他觉察不到我们的着急,看看他到底像怎么昨,但是孩子,我很想跟你分享一下我的看法,也只能以写日记的形式,可以吗?你知道让我们生气的,常常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你可以察觉一下,为什么妈妈告诉你问题已经解决了竟然会让你那么生气,是不是因为昨晚玩手机太晚没有休息好?当一个人状态不那么好的时候,大脑就把这个信息解读成是妈妈对你的指责,所以你的大脑就指挥你进入了战斗模式,你就生气了。我在想,不想上学其实并不是你真正的想法,你只是不喜欢刚起床就被指责的感觉,而你不知带该怎么办,所以你选择了发脾气折中表达方式,对吗?对于这种情况,我也是要负一定责任,因为我过往对你的一些教育方式让你留下了一些不愉快的经验,所以当我开口想要给你提醒时,就会让你本能地想要保护自己不被唠叨,对吗?
希望你看到这批日记,能否给我解答,今天早上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情绪呢?让我们都找到管理情绪的好方法,及时沟通,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我们的误会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