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真玩爽了,将之前一些苦闷全部发泄了出来。
上午,老师带我们观看节目,学校社团或有特长的同学都大显神威,纷纷拿出自己压箱底的绝活。同学们都看得津津有味,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自己喜欢哪个节目。平时寂静无声的教室,今日充满欢声笑语,十分美好。不过,我无心欣赏节目了,下午可是和徐浩宇、王德宇说好了表演小品,昨晚还练习了一个晚上呢!我带着他俩,去办公室练习了半个上午,以面对下午的表演。
到了下午,同学们依然是收敛着自己的天性,帮着老师装扮教室。装扮完成后,所有人都狂欢起来,放下了平日的拘谨,整个教室就像一个大型派对一样。我来到老师身边,放下学生的身份,和老师闲聊起来,这是为数不多和老师“做朋友”的机会。过了一会,梁馨予妈妈亲手做的蛋糕送到了学校,老师带着我和徐浩宇连忙下楼去拿。一阵感谢后,又小心翼翼地将蛋糕送回教室。回到教室,桌子已经摆好了,老师将蛋糕和贺卡发了下去,随后说道:“蛋糕是家委会成员共同买的,不便宜啊。而贺卡内容是李垣杭妈妈亲自搜的,每个人不重样,字是徐浩宇爸爸亲自写的,花了四个小时,好好珍惜吧!”全班人先是震惊,随后又是欣喜,但欣喜之余更多还是感动,默默将贺卡保存起来。
接下来就是我们最爱的环节了——表演节目吃零食!没想到老师竟让我那一组打头仗,搭档之间无需多言,相视一笑,收拾好东西上场了。我们仨表演的节目是陈佩斯和朱时茂老师的《胡椒面》,我“是”朱时茂,徐浩宇“是”陈佩斯,王德宇“是”餐馆老板。表演时,我们三个出现了一些失误,但不知是不是因为同学间有亲切感的原因,以前出现失误就手足无措的我,竟然学会了随机应变,和徐浩宇完美打了个圆场,逗得同学和老师们哈哈大笑,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后续的节目依然十分精彩,刘星辰自己编排的小品让我笑得差点喘不过气来,刘菁一的朗诵气势雄伟,令人赞叹。同学们个个本领高强,多才多艺。最后,孙新曜找到了我,对我说:“我想来个讲故事,可是我不敢……”我立马回答:“这有什么不敢的?都是同学,又不是外人。再说了,你想想,还有几个六一啊?算上这次不就还有两次吗?你不把握住机会就再也没机会了啊!”确实,选择和机会稍纵即逝,需要立刻把握住,错过机会就不一定能再有了,无需害怕失败,展现出最好的自己就已经胜利了。孙新曜听了我的话,犹豫了一会,突然举起手,大声喊了一句:“老师,我来!”随后他拿起书和扇子,开始讲起自己的故事。虽然同学们都在吵闹,但我还能听见他的声音,他讲得很好,颇有说书先生的形象。他做出了选择,把握住了机会。
表演完毕后,就没什么有意思的了,同学们说说笑笑,互相分享零食,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美好而又短暂的一天,只能活在记忆中了。
为什么学生们都喜欢六一儿童节呢?我认为应该是自由感和平等感。平时在教室里一直被规则限制着、束缚着,像笼中的鸟儿一般向往自由,儿童节刚好可以满足这个幻想,让学生自由飞翔一回。平时在心目中严厉的老师,在儿童节变得和蔼可亲,与学生主动聊天,放下自己的身段,成为学生的朋友。当然还有很多因素,比如说与很多同学在一起聊天的集体幸福感,再比如说释放压力的轻松感,这“四感”使儿童节变得美好。在知识的海洋中突然出现儿童节这片陆地,让学生的遨游之旅能有个歇脚的地方,这也是儿童节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