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碎思第七十八篇:
与其说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到还不如说是家长们的“节日”:
我看到的(一):六一前一天下午放学,我下班走的时候看见教室里有家长在忙碌,吹气球,缠上手柄,下面挂上旺仔,黑板上用椭圆形气球黏成的彩虹桥,后面、侧面的墙上也装饰了各种颜色的气球,家长们边忙碌边滔滔不绝说着有趣的事,没有一声怨言,有的只是兴奋,是喜悦,好像是家长们自己的节日,不,比自己过节还要上心,还要积极,还要高兴,还要舍得花钱。
我看到的(二):走到学校大门口,家长的车辆出奇的都拥挤在学校二门口,有些焦急但又都很文明的和门卫商量,想把车开进去,进去共同的目的就一个,把车上给班级孩子们准备演出的道具、服装、乐器,送到教室里,有的教室离的比较远,东西又多,一趟一趟的很费时费力。家长们脸上的汗水,有些着急的心情,都掩盖不了那份投入,那份热情,就像在干一件大事,重要的事,丝毫来不得半点马虎。
我看到的(三):六一这天的早上和中午,学校大门口就像拥挤的市场,来来回回的家长,进入校园的家长都是手提肩扛,拿的都孩子们的美食,二小的传统(六一下午是美食节),享受美食的是孩子,准备美食的是家长,大都准备的很充足,一盒一盒的小蛋糕,一看就是为班里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份,各色点心,食品;放在盒子里洗好切好的各种水果。家长送来的是希望,送来的是幸福,送来的是期盼,送来的是憧憬。
我听到的:几位家长朋友说,孩子六一了和家委会商量怎么装饰教室,从临沂买的材料,提前好几天就买好了,为了孩子的六一,为了能让孩子高兴的过六一,花几百块也高兴;有家长说,给班里所有孩子都准备了礼物,孩子们能在一个班是缘分,就是为了让孩子们高兴高兴,给老师长长面子;有一个其他学校的家长说,我给我儿子的班里做了储物厨,花了三千多,有的家长要给我凑钱,我没要。
我从日记里读到的:“超市比过年人气更旺,各种零食更是跟着火了一把。今晚带孩子去超市直接挤不动。那火爆场面比年集有过之而无不及!”
孩子们是高兴了!享受了!这难忘的六一。可家长们为了这个六一,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提前舍弃了休息,舍弃了聚会,甚至舍弃了赚钱的时间。为了这个六一,提前节衣缩食,提前操心谋划。六一这天,跑了多少路,准备了多少美食,花了多少钱?花费了多少心血,只有家长自己知道。
家长在孩子身上,在教育孩子身上都在倾其所有,都在无私付出,支持学校帮助班级。我们作为老师,教育人,怎么能懈怠,怎么能偷懒,怎么能不尽心尽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