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碎思第七十九篇: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第五期,武校长讲到了“习得性无助”。
想想我们生活中真的有太多这样的事例,或者说每天都在发生习得性无助,只是以前我们隐隐约约知道有这种现象,这次确定了名字而已。
我看过一个视频:有十个大猩猩被关在笼子里,管理人员把一串香蕉挂在笼子里面的顶端,大家都知道猩猩喜欢吃香蕉,所以所有的大猩猩都去抢香蕉,这时候管理人员用高压水枪向挂香蕉的地方喷射,大猩猩被高压水枪喷射的疼痛就不敢去抢香蕉了,过一段时间,猩猩忍不住香蕉的诱惑,又去够香蕉,管理人员再用高压水枪喷射,这样反复几次后,这十只猩猩都知道:一碰香蕉就被高压水枪喷射,很不好受,不碰就不被喷射(不难受)。这时候把其中的一只大猩猩捉出来,换进去另一只大猩猩,新进来的大猩猩一看有香蕉就跑去够,因为它没有被高压水枪喷射过,不知道这个事。这时候其他九只猩猩怕被高压水枪喷射疼痛,就一起把新进来的猩猩打一顿,反复几次后,新进来的大猩猩也不敢去碰香蕉了,因为它知道一碰香蕉就挨揍。再交换第二只猩猩,用同样的方法,这样第二猩猩也不敢碰香蕉了,因为一碰就挨揍。慢慢的把第一批的十只猩猩都换掉了。新进来的猩猩就都不敢碰香蕉了,因为它们知道,谁碰谁挨揍。
我以前看蒙台梭利写的关于早期教育的书,看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小女孩,因为妈妈要上班,就雇佣保姆照看,保姆很负责任,小女孩去院子里玩的时候,想开一个水龙头,保姆怕把衣服弄湿了,就说“不可以开”,因为保姆照看的时间比较长,每次都是告诉她不可以,小女孩就知道那个水龙头是不可以开的。一天妈妈休班在院子里照看小女孩,小女孩玩着玩着想用水,试着去开水龙头,但是她马上想起保姆的话“不可以”,就不敢开,妈妈看出来孩子的想法,就鼓励孩子说:“没事,你可以开”,小女孩说:“**说不可以开”,妈妈说没事可以的,小女孩还是不敢,妈妈说:保姆没有在这里啊!但是小女孩还是不敢去开,妈妈很惊讶,明明保姆没这里,孩子还是突破不了保姆的“不可以”。她的这种行为我感觉应该是“习得性无助”。
其实,我们每天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把明明可以的事情,怕有危险怕麻烦而给孩子传递了错误的认可,时间长了,孩子就不能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了。
我有一个朋友,她对第一个孩子非常疼爱,以至于有些溺爱的成分,怕孩子吃不饱,就一直喂饭,每一次必须吃一碗饭,上午吃了一碗,下午也必须得吃一碗,否则就是没吃饱,怕影响长身体。时间长了,孩子说吃饱了,都不能算数,只有妈妈说他吃饱了才行。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她仍然是喂饭,孩子确实不想吃了,但是又不敢表达,就说了这样一句话“妈妈,你说我吃饱了吗?”当时我非常惊讶,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连自己吃没吃饱都“不能确定”,得让妈妈来说,自己的肚子自己的感觉,都你敢表达。多么可笑,多么可怜,多么可悲啊!
希望学习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避免像这样的事情发生。避免这种“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