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第七章《不再分离——心怀希望教学》中的两节《停滞、绝望与希望》和《不可分离的生活》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这两节内容重点强调了教学中“人”的因素对于学生心理和学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教育思路供读者参考借鉴。
在《停滞、绝望与希望》这一节中,作者谈到了学生“停滞”和“绝望”的状态。学生的停滞表现为无法在某个领域或全部领域上有所进步,他们可能并不是因为天赋差或者缺乏努力,而可能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支持、反馈或者激励。学生“绝望”的状态则是指他们在心理上感到绝望,可能是因为长时间无法获得成功感而失去了动力和自信。这些状态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整体心理健康,因此,教师要及时识别学生停滞和绝望的表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
在帮助学生克服“停滞”和“绝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出有益的现实反馈环境,并且提供学生需要的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克服障碍。这些措施虽然需要一定的努力和耐心,但是如果能够成功地推动学生重新开展学业和生活,它也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
另一方面,在《不可分离的生活》这一节中,作者谈到了教学中“人”的因素对于学生心理和学业发展的重要性。此节阐述了教育的过程至少是双向的。教师需要非常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有温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真正感受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内心的不同状态,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愉悦地完成学业。在每个学生体内还尚存一份未利用的自我潜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抱负和愿望,是提高学业成就的关键。
通过阅读以上这两节内容,我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管理策略。言行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我们需要常常审视自己的言行,确保它们是积极的、正面的。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我也会关注学生是否停滞或绝望等问题的早期体现,并尝试通过相应的措施助力学生重获学业和生活上的信心和动力。
最后,我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背后的教育意义,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和学生的教育质量。生命的机会不多,少为自己,多为学生,从小处着手才能大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