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闺女牙牙学语,继“爸爸”二字之后,出现频率最多的居然是“谢谢”。猜想这两个词应该比“妈妈”好发音(难道是我不够温柔的教她说妈妈吗?😂)
家里人好像已经习惯了,无论对方帮助做了什么,说话结尾都会带上“谢谢”,即使面对一岁多的闺女,她随手投喂的零食,在大人指挥下的“帮忙”,我们都习惯跟她说“谢谢”。
曾有朋友问我,跟自家人都那么客气,不觉得显得有点见外吗?我回想了婆婆虽然没有太高的文化,却常常把“谢谢”挂在嘴边,哪怕是对懵懂无知的闺女,她的谢谢都说的那么自然而然。也是从爷爷奶奶开始,大家相处的各种场合,那句“谢谢”好像是“口头禅”,没有刻意,更不觉见外,相反在这样的感情流露中大人以实际行动告诉着孩子懂得付出,更懂得感恩。
在我看来,教会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完全靠讲道理是不够的,有些道理孩子未必完全理解,其实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我的父母亲离的比较远,我们几乎每天一个视频电话,关心他们的生活、健康,也让他们看到两个孩子每天的成长。更不用说离得近的公婆,工作再忙,周末或是下厨,或是到饭店,陪两位老人吃饭,聊天。更不提逢年过节,母亲节父亲节,老人生日,我们都会提前送去礼物。
看似平常的孝敬之举,也是为了让孩子耳濡目染,从我们的言行中表现出对长辈的感恩,这就会影响孩子的世界观,孩子也会学着我们的样子,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乃至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的所有人,抱着一颗感恩之心。
我想,这样的教育比说上多少大道理都有效。孩子总有一天要独自面对社会,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能让孩子的路走的更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