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4日星期日三年级一班杨博皓亲子日记第86篇
这几天,孩子一在家里,就发现自己不时会不自知地焦虑,不停地让孩子先做作业,再玩。而孩子呢,总是想着玩,于是大人说的话好像不起作用,这便让我更焦虑了。
也知道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吃。或许这本身也是我自己的问题。人家本来就喜欢玩,但是因为大人焦虑,焦虑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焦虑他们的未来,于是就把作业问题看成了主宰一切的大事件。一旦他们在家,首先的那句话便是“先完成作业呀!先把作业做完。”说完就干自己的去了。孩子呢,只是听听。你一不在,就还是该干嘛干嘛,该玩嘛玩嘛。毕竟人是有惰性的,更何况是孩子。于是便过度焦虑起来,担心孩子不能处理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那种不安感。
也许在整个小学阶段,一部分父母都会面临这样的焦虑,一方面希望孩子好,另一方面又来自于孩子成长的需求,包括玩,和自我作主的需求。
引导孩子从享受在天性的乐趣里,到去接受我们的“教育”,积极学习,这个过程急于求成是不行的。教育和引导不是一天两天达到的。只能一部分尊重他们的需求,一方面顾及到教育和引导。急于求成,就会影响大人的情绪,带来的也就是孩子的情绪,反叛。所以先觉察吧,先理解他们的特点,不要过度有大人的“自我”,想当然,适度地参与引导。
有的时候,很多道理都懂,但实际上遇到孩子的各种“不争气”,在某一时刻,会觉得教育一个孩子真的好难。各种抵抗和情绪,都是孩子的特点,大人如果消化不了,就会特别难受,郁闷。会怨孩子不好,感觉现实很难过这些坎,痛苦。但走过去了,就又觉得欣慰万分。
这个过程,像是在教育孩子,也像是在磨砺和渡化自己,渡化心中的那些痴、嗔念,使它们达到与现实的孩子一致。
这几天教育又回归到了比较不费劲,但又稍有鼓励意识的状态。如果时时刻刻记得克制本能,做到鼓励,又需花费极大的精力。但部分地依靠本能,部分时刻遇到情绪,记得鼓励,这样也许更能长久一些。所以说,任何教育方法都得自己能方便地使用,长期地做到,才是好
教育孩子,就像是人生场的洗练。如果没有洗练好,那么孩子和父母就像是冤家,而不是亲人。
孩子本来就是一张白纸,在孩子比较小时,给他画什么,很轻松简单。但一旦孩子开始有了思维和行为偏差,变成像“混乱的废纸”时,纠正起来,想彼此洗练磨合融洽,父母和孩子那真得彼此都脱层皮不可。
但这个管的尺度如何把握?教育孩子又并不是说,只要父母去管,就是会获得良好的效果。孩子不是个物品,只要擦擦就越擦越干净。他们是有自主性和发展性的人,如何把握管人的尺度,适当的管,这是个艺术活。
管少了,是放纵!管多了,是控制!不管,是忽视!但是父母自己绝对不能不焦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