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4日星期日晴
今天读了一篇关于如何让孩子“心甘情愿”努力学习?的文章,感触颇深,分享给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我们永远处在一个刷题的环境中,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不知从何时起,学习的无意义感、无价值感开始在儿童青少年群体滋生并蔓延,类似“读高中是为了考好大学,考好大学是为了找好工作”的“教育价值说”已很难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的困扰下,许多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为什么有些孩子找不到学习的意义?
一是社会竞争加剧。无论中考、高考还是就业,年轻人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只有少部分孩子能够适应高强度的竞争,大部分孩子最后都被淘汰了。孩子们看不到希望,自然也就找不到学习的意义。
二是社会发展太快。人的大脑发育是很缓慢的,孩子的成长也是缓慢的过程,需要碰壁,需要不断面对问题并解答问题。但现在我们的社会发展太快了,一切都在压缩,不允许慢悠悠,也根本不给孩子试错的机会,要么行,要么不行,没有第二次机会。这就会导致孩子产生无力感——既然努力没用,干脆“躺平”。而且,快速发展的社会让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而我们人的本性是追求稳定、追求安全,面对社会的快速变化,孩子们根本无力把握。
三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放大了人们的焦虑。一方面,互联网算法、人工智能在反过来控制人类,人脑比不过电脑,焦虑滋生。另一方面,自从有了朋友圈,有的家长就开始花样晒自己“鸡娃”的过程、晒自家优秀的孩子,这使得原本很淡定的家长不淡定了,焦虑与日俱增。这样的压力必然传递到孩子们身上,家长过高地期望孩子、过早地开发孩子,让孩子们无所适从。
四是心理弹性教育缺位。无论家庭还是学校,大多都更关注分数,忽视孩子心理教育,缺少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现在的孩子“填坑力”很差,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困难、面对失败、面对批评、面对人际矛盾等。很多孩子在学习上遭遇挫折和失败后,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在生活中,我们的家庭类型多种多样,孩子也千差万别,对于孩子爱上学习这个问题,很难找到一把万能钥匙。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