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考试,考得好不好能影响一周的心情,至少对我儿子来说是这样的。中午的预警果然应验了,考的不咋滴。我得想尽办法去开导他。单纯的说成绩只是这一段时间,这一部分内容学的不是很好,已经没有说服力了。毕竟考的不好的时候挺多的,都用过了。吃过晚饭,我们阅读打卡吧,今晚我们一块读书,觉得有意思的可以一起分享。
“儿子我给你读一段有意思的文章好不好?”
“啥呀?”
“这是一个叫马德的作家写的书,名字叫《允许自己虚度时光》,我给你读其中的一段吧。”
我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深刻,吃饭游泳期待它让我一斤斤瘦下来,发一条短信期待它被回复,对别人好期待被回待以好,写一个故事说一个心情期待它被关注被安慰,参加一个活动期待换来充实丰富的经历。
这些预设的期待如果实现了,长舒一口气。如果没实现呢?自怨自艾。可是小时候也是同一个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小时候不期待结果,小时候哭笑都不打折。
“你觉得他写的好不好?你现在就处在作者笔下充满回忆与向往的小时候。你高兴了可以放肆大笑,难过了也可以痛快哭出来。喜欢的事就勇敢去做,但是不要执拗于结果,等到长大了也会像马德一样对小时候充满向往和美好回忆。”
“考不好可以不批评,可以心平气和,但是不会的一定要弄明白。不会的依然不会那这个考试的目的没有达到,把不会的知识点弄明白才是目的。”
不知道老师知不知道有些同学不懂也不问,比如我儿子这样的,从来不积极主动地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