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部分:内容简述
主要内容:家庭教育的类型和家庭教育的态度
一、家庭教育的四种类型:专制型(俗语:老子说得算)、溺爱型(俗语:孩子是用来爱的)、放任型(俗语:树大自然直)、权威型(最理想最科学的,和善而坚定)
二、家庭教育的态度
(一)严慈相济、爱而不娇
1.满足需求,拒绝欲求。努力满足孩子的要求,是慈爱的表现;拒绝满足是严的表现。切记:无限的满足会放大孩子的欲望,容易积欲成恶,孩子不懂得感恩。
2.呵护过度,爱变错爱。古人认为小儿得病的三个原因:受难于天时,受难于父母,受难于庸医。这里的受难于父母指的就是孩子后天的一些坏习惯是由于幼时家庭教育的问题。
3.父母爱子,为之远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选自《触龙说赵太后》)
(二)遵循规律,循序渐进
1.遵循规律,顺应发展。早教是拔苗助长,是家长违背心理发展和生长规律下的过份追求功利心制造焦虑而产生的。
2.从量到质,循序渐进。一岁年龄一岁心,时光打磨成熟心。
(三)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1.全面发展,关注特长。教育是扬长避短。幼儿全面发展(就是广撒网),儿童期定向特长(就是钓鱼)。
2.针对个性,因材施教。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四)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1.统一思想,态度一致。
2.长幼无别,一视同仁。
3.前后一致,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宽严稳定,先严后松,从小抓起,童蒙养正。
B部分:体会和作业
二、作业1—详查以下几位大器晚成人物
姜子牙: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至70岁才出世,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刘邦:出身农家,汉朝开国皇帝,起兵沛县时已经年近四十。苏洵:年轻时不好学,27岁时才开始发奋读书,47岁时文名大盛,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吴承恩:也就是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作者,50岁左右开始写前十几回,整书完成时间大约用了七年。曾国藩:晚清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首领。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三十岁之后才平步青云,“越是艰难,越要意志坚定”,其名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发人深省。左宗棠:20岁考举人,直到40岁才开始走仕途,50岁为封疆大吏,70岁抬棺入疆。王德顺:励志爷爷王德顺,79岁开始登台走秀,85岁驾机冲上云霄。齐白石:到快30岁开始学画,到50岁才真正有所成就,一生“不让一日闲过”。
体会:少年成名也好,大器晚成也罢,无论是哪个时间段成名,都有自己的路,年少成名切莫不要骄纵,牢记登高必跌重、月满则亏的道理,王安石的《伤仲永》就是例子,大器晚成也好,成功之前总有迷茫和气馁的一段时间,但是目标明确总会等来时机,这段时间只要静下来积累经验就好,相信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哪怕很晚很晚但也经历过。
三、作业2—分析你家孩子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这里就个人来分析,对照、比较、发现我个人属于偏向于粘液质和抑郁质综合体。比较安静,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耐久力强,注意力不容易转移,小心谨慎,思考透彻,但是过于因循守旧,对事业缺乏热情。
部分家长在了解了四种气质类型之后认为多血质和胆汁质更好,更活泼机灵,其实不然,气质类型体现出来的只是表征,其实每个人在情况不同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可能是综合的,每一种气质类型的孩子都值得被爱,过分的强制改变只会让孩子产生不适心态,甚至严重的心理问题,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