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批评一顿,他不敢反抗,家长体会到一种掌控感。就说孩子非常乖巧。
孩子渐渐长大后,家长批评一顿,他开始反驳,甚至背道而驰,家长体会到一种失控感。就说孩子非常叛逆。
教育不能一成不变,因为孩子在成长,教育也要跟着成熟起来,适应各种变化。
不管在哪个阶段,先共情后教育非常重要。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上来就是一顿批评指责和讲大道理,否定、轻视或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导致他们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觉得父母根本不理解他们,与父母之间没有共同话语,无法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难以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需要父母首先与孩子产生心灵的“共鸣”,要用心倾听孩子说,不打断、不评价、不贴标签、不过早下结论,给孩子充分倾诉、宣泄自己负性情绪的机会,不仅听他们说的话,还包括话中的感受,从孩子的言行中,体会他们的情绪,理解他们的感受,并进行积极的回应,用恰当的语言把同感表达给孩子,回应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父母确实在听,而且理解他所说的内容,接纳他的感受。
也就是说,家庭教育要先共情,后教育。父母与孩子有了心理上的共鸣,他们才愿意与父母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