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征,遵循认知水平,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引导孩子的发展。这一点在武校的讲座当中阐述得十分透彻。他用几位大器晚成的著名人物的人生经历来引发我们的思考。
姜子牙垂钓渭水之滨遇文王而始被重用的故事,在民间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一故事衍生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一歇后语的同时,人们也关注到姜子牙的苍苍白发,关注到他直到晚年才被重用的事实;西汉开国皇帝刘邦40岁前在乡下追鸡撵狗散漫无业,突然在47岁的一天热血澎湃地加入了浩荡的反秦队伍,从此开始了晚成的创业者道路;爱国诗人屈原早年一心想做忠君报国的忠臣,被放逐后伟大的《离骚》才横空出世,晚年在文学上的成就达到顶峰;“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是我国传统启蒙书籍《三字经》对苏洵的描述,苏洵成为读书人大器晚成的典范;而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也已经是72岁的高龄;曾国藩同样是大器晚成之人,他不是一个天才少年,相反他自己都认为自己是一个“笨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笨人”,却成为晚清重臣;左宗棠在40岁之前命运坎坷,不尽人意,他一生的巅峰是收复新疆,以63岁的高龄亲率六万大军向新疆进发;绘画大师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困,几乎没读过什么书,在其自身条件并不优越的情况下,通过勤奋精神,持之以恒的艺术态度,成为令世界瞩目的艺术家;陈宏文,六十岁学画,被中国艺术国际交流中心及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评定为一级画师;王德顺80岁走上T台,神采飞扬,活力四射,70岁开始练腹肌,78岁骑摩托,年龄根本无法阻挡他人生步入暮年而大放异彩,80岁的气场,那种生命力绝对碾压一大批年轻人。
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一切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要拔苗助长凌节而施,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消极地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武校的直播中,还有第二个作业,分析一下自己的孩子属于什么气质类型。我的女儿性格爽朗,活泼爱笑,答应别人的事情十分痛快,也会全力以赴去实行承诺。孩子遇到问题敢于面对,给我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感,遇到问题总之敢于面对不怵头。认定了目标也会不断地去争取。但孩子有时候比较粗心,大大咧咧,不太注重细节,看不惯的事情有时候容易发脾气,情绪需要再控制一下。综合分析,孩子属于胆汁型气质类型。之后我还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思考适合的教育方式。
今天的课受益匪浅,期待武校下次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