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7 星期三 天气晴
有这样一扎心提问:为什么对陌生人客气,对亲爱的人发脾气?
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肆无忌惮对亲密的人发脾气的时候,其实是一种很聪明的任性。我们潜意识里知道对方爱自己。但是别忘了,只花不存,终有一天会面临关系的破产。
你的爱人、孩子不该因为是你最亲近的人,就该遭受你的语言暴力
坏情绪,是扎在孩子心口的长针。著名绘本作家几米说: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任何语言都是带情绪的,你所说的每一句话,有可能带给孩子温暖,也有可能给他们带来伤害。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小王今年15岁,脾气暴躁,身体肥胖,因为厌学,早早离开了学校外出打工。小时候的他时常会被母亲指责谩骂。“你就知道吃!你是猪吗?你怎么这么笨!我生了个什么废物东西?”这样的话几乎充斥了他整个童年。他在打工时,一次被老板调侃“愤怒的小胖,就知道吃”,这句话勾起了他屈辱的回忆。一气之下,小王便把匕首插进了老板的腹部。案发后,小王说 “母亲说我,我没有办法,他凭什么那样说我?”
这是一个极端的个例,但却暴露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句话带给人的伤害,比身体上的伤害更长久更恶劣。
生活中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擅长”打击教育,认为“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但你想过这样的行为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不仅体现在当下,它会像一根针,在绵长的岁月之中,时时刺在孩子的心头。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彻底毁掉一个孩子的杀手锏,就是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很多家长不知道,很多时候毁掉孩子的正是一句话。
曾经网上有一个很火的短片叫《一句话,毁掉孩子的一生》。
短片里出现最多的话就是:“你简直就是个废物”“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即便过了很多年,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但他们永远无法忘记父母曾经的语言攻击,这些话早已在心中留下烙印。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最狠最毒的话全都来自父母,自己最爱的人却伤自己最深。
为人父母的修养,绝不是人们所认为的“打是亲,骂是爱”,而是相处时的细节。 当孩子犯了错,你能否轻轻说一声:没关系,而不是大骂孩子废物;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能否用语言给予他们安慰,而不是将他们推入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