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修们,感恩最美的遇见!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保持正念,出奇制胜
㊙️为什么要“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以正治国”,“正”强调诚意和道德,反对暴力和取巧。道家讲的“正”就是清净无为,不多事,不扰民,这就是正道,是治国的大道理。
☯“国正民安乐,家正福自生”,国家正了,老百姓的生活就会安定,家庭正了,家庭生活就会幸福。“正人先正己,治家先治身”,教人正心之前先让自己正心,治家之前先治理好自己。当自己正了,立了,家风就会越来越好。
☯“以奇用兵”,就是打仗的时候要出奇制胜,变幻莫测,神出鬼没,让人意想不到,防不胜防。这样做既能解决双方的纷争,又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员伤亡。所以作战最高的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以无事取天下”,无为和无事是老子治国之道的核心,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可妄为,不可强为,不可折腾,通过无为达到积极的有为。如果领导总想用自己的想法去控制他人,去折腾团队,时间久了,谁都会无所适从,消极怠工。
㊙️“吾何以知其然哉?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吾何以知其然哉?”我为什么会懂这些道理呢?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天下如果有很多忌讳,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老百姓就会陷于贫穷之中。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人一旦有了投机取巧之心,凡事就有了走捷径之意,奇形怪状的东西和邪风怪异的事情就会层出不穷。
☯“民多利器……”,老百姓手中的武器越多,国家越混乱。利器象征着暴力,老子不提倡老百姓持有利器,手中一旦持有利器,受到刺激就容易诉诸暴力。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法令法律越是森严,盗贼及犯法的人就会越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秦朝,秦朝法律极其严苛,但秩序并未好转,反而民怨沸腾。陈胜,吴广之所以揭竿而起,正是因为秦朝的法律过度严苛,士兵未按时到达规定地,即便不是有意偷懒,也会被砍头。反正都是一死,索性造反。陪伴孩子成长亦是如此,越控制越反抗,越控制越失控。
圣人是如何做的呢?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圣人说:“我不用刻意做什么,老百姓就会教育好自己;我只要静静的呆着,老百姓就能调整好自己;我只要不折腾百姓,老百姓就会自己找到致富之路,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我只要没有欲望,不提倡功利之风,老百姓就会质朴的生活。”
☯老子在第六十章讲到“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就是小鱼,做鱼的秘诀就是不能翻炒,折腾的越多,散架的越快。老子认为治理国家就像烹煮小鱼一样,搞好大环境,少折腾百姓,百姓轻松自在了,家庭就和谐美满了,国家也会蓬勃发展。
读经典塑品格
☯“正”是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特质,做人要有正知、正言、正行、正信、正气、正义、正能量……其核心都是正,什么是正呢?一+止=正,一是道,是专一,懂大道的人,知晓规律,做事情也会更专注,更专一,更有方向感和分寸感,懂知止。只有专注,没有分寸,或者只有分寸,没有专注都无法达成“正”。
☯司马迁曾说:“富者必用奇胜”,《孙子兵法》也强调了“避实而击虚”,“以正和,以奇胜”的战术思想,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都说明:真正的勇武在于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