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第637篇~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运动』
2.16王子心妈妈

最近一段时间我特意安排了大赫跟子心的运动,其实计划早上起来下楼运动十几分钟我在厨房做饭,可是这个好像不大好坚持。

下午放学后这段时间可以,以前放学就回家,现在是放学回家放下书包,换下运动装(哥哥生日的时候给他买了我很喜欢他也很喜欢的运动套装,喜欢看他穿着,运动后满头大汗的状态),一般是子心再拍篮球,哥哥踢毽子,跳绳。

坚持了也有一周多的时间了,也吸引了同楼的小孩拍篮球...

真的现在的孩子太缺乏锻炼了。

也是知道运动后在学习都是自找的写作业效果会更好一些,所以我们做了这个计划。

今天偶然间看到这篇文章特别有感触。

首先是感动,在看到这样的文章之前我有了“觉醒”,他俩还没有这个方面的自我计划安排,所以我发起。

要不他们放学回家也是要么坐那看书,要么在那画画...

以下内容为『摘录』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

“人类最好的医生,就是空气、阳光和运动。”

运动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往往会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发生惊人的变化。

一个孩子有没有运动的习惯,几年下来,差距还是蛮大的。

运动,对身体好,对大脑也好

生活中,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以此来嘲讽那些爱运动、体形强壮的人。

事实上,这句话不知道坑了多少人。

运动对大脑是有积极影响的。

《运动改造大脑》的作者曾提到:

“强健肌肉和增强心肺功能只是运动最基本的作用,运动最关键的作用是强健或改善大脑。

运动给身体提供了某种独一无二的刺激,而这种刺激为大脑创建了一种环境,这种环境使大脑能够做好准备、愿意并且有能力去学习。”

他在书中提到了美国内珀维尔某所中学实行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教学方式——零点体育课。

所谓的零点体育课,是一种通过运动提高学生意识状态,为一天学习做好准备的新型体育课。

这门课程被安排在第一节文化课之前,目的是确定上文化课之前进行大量的体育锻炼是否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

结果发现:每天到校后先运动再上课的孩子,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17%;那些平时喜欢上课睡觉的孩子,阅读和理解能力也提高了10.7%。

体育活动对记忆力、注意力和课堂行为都有积极的影响。

比如孩子花半小时时间去运动:

他就会有好心情安静地坐在课桌前,全神贯注地学习,孩子的大脑也更有能力记住书中的内容。(记忆力)

对于一些好动、坐不住的孩子来说,运动会帮助他们消耗掉过剩的精力,学习起来更能集中注意力,比如一些球类运动,孩子的眼睛必须随时盯着球,手眼协调能力上来了,专注力也会上来。(专注力)

也就是说,平时迈开双脚,坚持运动,都能有助于大脑保持清醒,提高认知。

运动,改善孩子的情绪

如果让你去形容一个爱运动的孩子,脑海中可能会浮现的第一个词语就是:阳光。

你不妨去观察身边那些爱运动的孩子,他们很少会有过度焦虑或精神内耗的表现。

这份阳光,其实也得益于运动。

经常有家长抱怨:现如今,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优渥,几乎成为家庭的中心,但他们身上,却总是会表现出令大人不解的焦虑、迷茫和痛苦。

大人通常无法共情孩子的脆弱和不快乐,甚至会回忆自己的童年:不富裕但却是很美好的。

这之间的差别是如何产生的?

其实,家长的童年也有诸多的情绪问题,但好就好在他们有特别的排解方式,在家里受了天大的委屈,找几个小伙伴到外面玩一会,跑一会,有的痛苦能够悄无声息地化解。

这些在外奔跑的时光,帮助他们顺利摆脱焦虑和压力的困扰。

但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他们长期待在家,也不容易找到同伴,小小年纪戴上了眼镜,甚至弯着腰、弓着背,无精打采,少了一份在那个年纪该有的活力。

独生子女家庭带来的高关注度和高孤独感、学业压力带来的高竞争感、唯学习论带来的无意义感,加上家长本身的成见与焦虑,让很多孩子内心不堪重负。

没有途径去释放情绪和压力,是现在很多孩子不开心的原因之一。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现在抑郁和焦虑,是年轻人经常面对的问题。

可是体育生为什么会开心很多?他们可能也经历过很多挫折打击和各种抑郁,但还是开开心心活着,为什么?

不舒服的时候出去跑啊,一身汗下来,就觉得好多了!”

运动是可以治抑郁情绪的。

《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中也提到:运动的效果和抗抑郁药一样好。

帮助孩子将坏情绪宣泄出去,运动就是最好的渠道之一,尤其是男孩,可以帮助他们宣泄掉因激素变化而引起的躁动不安。

运动会促进了内啡肽和多巴胺分泌

内啡肽可以减轻身体的疼痛,同时在心理上产生愉悦感;

多巴胺可以改善情绪和幸福感,缓解焦虑情绪的同时,也能提升自信心。

有的孩子,心里有了烦恼,出去玩一玩,跑一跑,让身体动起来,畅快地呼吸、流汗,整个人都会从内而外轻松起来。

爱运动的孩子,情绪会更容易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

运动,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总有父母抱怨孩子脆弱、经不起事,运动是让孩子“吃点苦”的最好机会。

每一次运动都是孩子体验坚持的机会,比如规定时间内跑完1000米、做足量的引体向上、一场简单的足球比赛.......这里面包含的:

规则意识;意志力锻炼;团队意识;对输赢的认识;

拿足球运动来说,当孩子们拿住球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学习许多重要的人生道理了。

想上场踢球,必须遵守足球场上的规则——这是规矩;

想要踢得好,必须经过枯燥乏味的训练——这是坚持;

想要踢进球,需要整个队伍的配合——这是合作

学会去赢,克服怕输——这是教孩子正确地看待胜负;

……

合作与竞争,公平和责任,对输赢的态度,这些东西不用你说教,孩子在体育运动中自己就都学到了。

通过运动,孩子会明白:事情不总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顺利,想要做成点什么事情,需要经历长期反复且枯燥的行动。

运动还能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有个学生对我说:只要会打篮球,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交到朋友。

运动对孩子的影响,就像大自然的阳光和空气,虽然无法触摸,却带来了充沛的能量。

别让孩子总是宅在家里

当然,运动也不能操之过急。

所有的运动要以安全为前提去考虑,选择运动形式时要考虑孩子年龄和认知以及运动的频率、强度和类型。

比如,对低龄的孩子来说,过多的体育运动,对他们的身体也是一种负担,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运动以玩耍为主,走、跑、跳跃、上台阶、玩皮球等等。

3到6岁的孩子,也不宜过早做一些高难度动作,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性的运动为主,比如扔球接球、拍球、跳绳、踢毽子等等。

让孩子系统地接受运动训练,一般在6岁之后,根据孩子的兴趣来,游泳、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能有一两项运动爱好是再好不过的。

运动项目不重要,重要的是别让孩子总是宅在家里。

家长要有陪伴孩子运动的意识,舍得花时间带孩子动起来,运动的观念才能被孩子记在心里。

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职业运动员,而是要让孩子汲取运动中的“精气神”,健康的身体、自信的笑容、坚毅的内心,这才是少年身上该有的样子。

运动这件事,如果能坚持下来,几年过后会有惊喜的。

如果你现在偷懒,等孩子上了初中、高中,你再催着他多去跑跑、动动,他是听不进去的。

让孩子爱上运动,让运动的习惯伴随他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109141
推荐日记
《6.8号(19)高考》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82)》
《同学不写作业》
《恐龙》
《发烧》
《2023.6.5亲子日记614篇(94篇)周一 《俩宝的日常》》
《2023年6月8号晴星期四第六二篇》
《为高考学子加油》
《摘杏子》
《20篇》
《不爱穿短裤》
《十家链心第7期《孩子偏科,怎么办?》(260)》
《第637篇~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运动』》
《117》
《第一天》
《6.6》
《亲子日记第793天,陪孩子》
《6月6日 星期二 晴 亲子日记29》
《祝福,515篇,2023.6.7,星期三,天气晴》
《6.7》
《2023年6月7号星期三晴第六一篇》
《亲子日记第62天》
《2023年6月8日 天气睛》
《6月8号 星期四 晴【随笔】》
《宝贝沮丧的一天》
《做公交车的快乐》
《亲子日记第132篇》
《【第69篇】2023年6月8日 星期四》
《小小宸赫,大大梦想》
《亲子日常5》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