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教学勇气》读书体会
招贤小学六年级二班徐从芬

把本学期,学校给每位班主任发了一本《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用于阅读。在本学期工作的间隙,我静下心来阅读了这本著作,获益良多。书中的内容确实如大家所说的那样晦涩难懂,即便难以读懂,但是书中的很多观点和语句也能够引发我们的共鸣,引发我们的思考,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好书。

刚翻开这本书,读了短短的一段文字,便有很强的代入感,让人产生共鸣。作者在开篇就讲述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他指出不是每个教学过程都有美好相伴,有时候,教室毫无生气,一开始上课学生就像修道士一样静默无声,任凭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学生依旧没有反应。而这些学生前一刻还是生龙活虎的,而一到课堂上就即刻变得麻木不仁。于是,作者陷入了恐惧之中,并猜想自己的课一定很沉闷!读到这些内容,我觉得这些场景是多么的熟悉!我相信不止我一个,应该还有很多教师也曾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这样的场景。在《教学勇气》一书中,帕克·帕尔默领着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

帕尔默先生分析了教师的恐惧以及恐惧的来源。我们恐惧来源于未知和各种不可控因素,我们恐惧未知的糟糕结果,恐惧一切不顺利,而与此同时,学生也深陷恐惧,他们害怕失败,害怕不懂,害怕因为答错题被老师责备,当学生的恐惧和我们的恐惧混合在一起时,恐惧就以递增这样教育就瘫痪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很难继续进行。

为了保护自己,教师选择了和学生相隔离,用权力、身份、学识等筑起高墙。甚至让老师不断地失去自身认同,造成了教师内在的缺失——缺失情感,缺失自由,缺失理想,缺失自我,只能是在精神的荒漠中游荡。而这样的隔离无疑是将自身与学生的距离拉开,使教学效果更渺小。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而把自己的意志传递给学生,或要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志办事,教师过多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以教代学的现象普便存在。还有一些老师总是在思考如何把课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总是在试图将课讲的深、讲的透。表面看来,老师是在为学生好,其实,这种面面俱到的“填鸭”无无疑也加剧了教师和学生的恐惧。这种现象被戏言为“教师把食物替学生嚼烂后再喂给学生一样”。老师的“咀嚼”过多地代替了学生的“咀嚼”,学生的“咀嚼”功能势必退化,“消化”不良也就成了必然。这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 

帕尔默先生指出教师需要给学生划定一个界限,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我们需要抓住以下两点,一是从学习方式上,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二是从实践能力上,要引导学生会提问,能够自己去考虑所提出的问题,而且要学会反思。这样,孩子们才能够学得更多,学得更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是主导作用,也就是帮助学生“划定界限”,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全班交流、总结提升。在自主的思考之中,在合作探究中,在反思提升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得到大大的提升。这种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题的学习或许就是帕尔默先生提到的“学习空间的开放性”。 

人具有多元价值,只有鼓励学生去探索自己的道路,不用外部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自我实现程度。才能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想我们可以适当放手。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并相信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进而想方设法去触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学习,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变得简单而高效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帕尔默先生的《教学勇气》,还有很多教育智慧蕴涵其间,书中可以挖掘的宝贝真的很多,值得一读再读。阅读此书让我真正感受到互通心灵、互通智慧能产生的巨大力量,真正体验到用心灵联系课程和学生的教学所产生的无穷魅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111513
推荐日记
《82篇亲子日记》
《亲子日记第八十五篇》
《生活中的“语文”》
《感冒》
《任珂的亲子日记第三十五篇》
《尊重与平等(86)》
《17、怎样做到教育的知行合一?》
《6月9号 星期五》
《臭脾气》
《不要背后说别人的不是》
《亲子日记473篇》
《2023年6月9日 星期五 天气晴(92)》
《亲子日记第1329篇》
《周二》
《亲子日记》
《亲子日记第18篇》
《2023.6.9(32)晴》
《508篇》
《日记》
《亲子日记第101篇——“病毒”的厉害 2023.06.09》
《口述日记51》
《读书带来快乐 星期五 6月9日 92篇》
《亲子日记58》
《随笔》
《日记 57-科技馆研学》
《旧帐未清又添新恨》
《又到周末了(亲子日记第65篇)》
《会过得孩子》
《洗澡》
《亲子日记64》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