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参加完武校长的“与孩子一起向未来”报告会,会上武校长最核心的两个关键词是“体验”和“认知”。
成功,失败,错误,叛逆,和善,坚定等都是人生的内容,也都是体验,切身的体验才属于自己,要放手让孩子体验,用小时候低成本的试错来奠基未来的人生,在法律,道德和安全的框架下有掌控的让孩子体验,才是对孩子真正的教育。
要打开认知的大门,认知的天花板抬高了,人的成长空间才会扩大,在处理孩子早恋问题上,在沟通方式过程上,武校长都给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切实可行的步骤和落地方法。
对我自己来说,我觉得两者可以结合。体验也是一种认知,认知也是一种体验,体验是内化的认知,认知是新的体验。
另外还有一点对挺受触动的,一位家长写了一份长长的《道德经》送给孩子,会议开始的“和爸爸一起读”情景剧,这些都是仪式感,家庭里是需要仪式感的,仪式感是有能量的,也是有爱的,谈恋爱也要说句“我爱你”吧,仪式感该可以带来自律。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平时对孩子的陪伴也不少,但都缺少仪式感,平凡琐碎比较多,或许自己是一个缺乏情调的人吧。其实仪式感也不需要多么郑重,任何的小事上都可以有仪式感,抱一抱亲一亲孩子,拍个合照,录个视频记录下生活的点滴,一起去游玩打卡地玩玩等等都可以增加生活的情趣,增进亲子关系,赋予其教育意义。而写亲子日记无疑是最大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