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拼命地付出,有时也是一种自私!
月光宝盒


2023-6-10 星期六 天气雨 。

图像


今天看了一篇读者文章《一个36岁男人的真心吐露:结婚10年,我开始厌倦“贤妻良母”了》,同为女性,突然接收到一份男性视角中的观点,感悟颇深……

分享一下文章内容(希望女性朋友耐心读完):

一个结婚10年的男人在网上分享自己心理变化。我们暂且叫他A吧。A在20几岁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两个人各方面都很合拍。

知道他懒,妻子每周主动去他的宿舍帮他洗衣服,整理屋子;从认识的第一天起,妻子每天给他写情书,然后在他生日的时候装订成册送给他;大家都说他有福气,能够娶到这样贤惠的老婆。A也很高兴,有一位好女人,为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精打细算,养儿育女,陪自己度过这一生。确实是几世修来的缘分。

可是孩子出生后,A渐渐发现:“我完全受不了妻子带孩子的方式。”秋天买了大闸蟹,又不是吃不起,她偏偏不动筷子,说“还不如给孩子买点好吃的”;进口的奇异果,一个9块,肉挖给孩子,她啃厚厚的皮;就连A送她的护肤品,她也舍不得用,非要放到快过期,才抠抠搜搜每次挖一点。

A不止一次说:“不要把什么好东西都留给孩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容易把孩子惯得自私。”

妻子不高兴了:“我连大闸蟹都舍不得吃,平时有什么好东西都给你们留着,有错吗?”

A只能沉默。

妻子说的话,挑不出任何错。

故事真正的高潮,在后面。

夫妻过日子,一地鸡毛,意见不合的又何止这一件事。这本没啥,谁家不吵架。

可每次只要两个人闹了矛盾,妻子就会翻出自己做的事情。

“你说想喝羊肉汤,我一大早就到市场买新鲜的羊肉,别人的老婆每天不是美容院就是练瑜伽,我天天围着你们转,什么福都没享受到……”

“你看看你爷俩穿的是什么,看看我穿的什么,我都多久没买件像样的衣服了。”

A也很无奈,明明家里条件不错,也没人逼她,但她每次都要把自己搞得像“苦行僧”一样。

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之后再看到妻子的付出,A只会觉得烦躁,像一个个“筹码”压在自己身上。重得喘不过气。

不知不觉中,心态也发生了细微而缓慢的变化。

有时候隐隐有一丝后悔结这个婚,但他马上逼自己打住了这个念头。“我不知道该怎么和妻子相处,很矛盾,也很痛苦。”


说实话,看完这个男人的自述,我的感触很深。我们每个人都在付出。为了自己的家,为了自己的婚姻,付出很多很多。

任谁看了都会怀疑:

自己是不是也像这个可怜的妻子,一片辛劳,一点儿好都没落下。

难道他们都不懂感激吗?

又或者,像A一样:

不知道哪不对,但就是很压抑。

拼命地付出,

有时也是一种自私!

两个人在一起,总得有人为这个家付出更多一些。

大部分情况下,女性作为家庭生活的主力,自然也就成为了那个付出者。


说白了,这可能就一种典型的“自我感动式”付出:

本质上,其实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行为。

明明没有人逼着她们做任何事情,但她们偏偏要做这么多,甚至根本不考虑对方的实际需求。

只是为了完成自己设想中的奉献行为,然后置换到一些“权力”。


可对于接受者来说:


这种付出不是爱,而是“强行交换”。


加速付出,其实也是加速“灭亡”


但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只想指责这样的付出。


因为讲真的,这样的人也是活得最累的。


她们无法体察到别人真正的需求,只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去做事。


可生活中的家务琐事是无穷尽的,是不断需要消耗体力的。


而在与对方的沟通中,这样的“供需不对等”又会造成极大的内耗。


长此以往,当各种压力各种情绪一下子涌过来时,就很容易爆发了。


看过一个网友的视频。


一口冒着热气的大锅前,一位妈妈正在卖力地用工具搓面条。



原本是温情满满的场景,然而网友却在担心:


“不出意外等下全家又要被骂了。”


原来,视频中的妈妈,正在做的是山西一种用豆面制成的美食:抿尖。


这种面食做起来比较麻烦,不仅需要和面,还要用上专门的工具,用力挤压到锅里。


每次做这个,她的妈妈都会因为太累而大发脾气,锅碗瓢盆和所有吃饭的家人都要轮番被骂。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


其实他们都不喜欢吃。但妈妈坚持要做,做完了还要发脾气。


说实话,从心理上,其实我非常理解这位妈妈。


做一家人的饭菜真的很繁琐很累,自己辛辛苦苦,又没有一个人来帮忙。


而且,一个家里如果妈妈不干活,可能就真的没人干了,最后还是妈妈看不下去自己动手。


但在行动上,我一点都不想同情她。


其实可以试着多沟通多“调教”,过得轻松舒坦一点,非要固执地增加自己的工作量,最后受苦受累又不落好。


更有甚者,在自己的无尽付出中,一步步失去自我,陷入婚姻的绝境。


几年前,接触过一个女读者。


结婚后一心一意为了老公付出,舍不得买衣服,舍不得做美容保养,钱都尽力往老公孩子身上花。


丈夫也收到了这个“信号”。


把她的一切付出视为理所当然,饭从不做,地从不拖,一边享受还一边挑剔。


有一次她正在忙,孩子哭了,于是喊丈夫帮忙看着,但过了几分钟孩子还在哭,她跑出来一看,丈夫坐在沙发上打游戏。


她顿时火冒三丈:“你有时间打游戏,怎么不能去看下孩子?”


丈夫立刻呛了回来:“一天就看着孩子,做做家务,这么简单都做不好,为什么非要麻烦我?”


后来,她无限悲凉地跟我说:


“越过越心累,越付出越难受。无数次产生离婚的念头,想要一了百了,但最后也只能忍下来。”


我不知道她还得在无望的婚姻中磋磨多久,但我知道,她也不过只是生活中无数女性的缩影。


付出越多,越难被爱;


付出越多,越容易受伤害。



好的婚姻,需要付出,更需要智慧


我们的传统文化习惯于推崇“贤妻”,在很多现实的无奈下,女性也注定需要为家庭付出更多。


不管是照顾老人、孩子,还是负责家里各种琐事,包括一些隐形的家务。


用真心付出,来换回真心对待,这是无可厚非的。


可如果只是“埋头苦干”,那就成了“过度”的付出和自我感动,不管对自己和对他人,其实都无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反而会助长对方对你的依赖和轻视,忘记了感恩,时间久了自己也会觉得委屈不公,活得很累。


好的婚姻,需要付出,但更需要智慧。


对一个女人来说,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给家庭营造温暖欢乐的氛围,才是维系一段婚姻、一个家庭健康长久的重要能力。


像家务这些,是不是考虑做到七十分就很完美了,没必要浪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去追求剩下三十分。


否则,哪怕你是真的喜欢家里收拾得整齐干净一尘不染,可当你真的做的时候:


看到老公只会抱着手机躺床上打游戏,心里会不会不平衡?


如果孩子再不小心一脚踩脏你辛辛苦苦拖了一下午的地,是不是更加怒从心中起?


最后一边拖地,一边骂骂咧咧,骂完老公骂孩子。


把自己的劳累转化成负面情绪。


自己累别人也累,谁都不舒服。


再比如,是不是每顿饭都要叮叮当当做两个小时,四菜一汤?


等自己辛辛苦苦做了一桌菜,孩子就扒拉两口就说饱了,你又要觉得自己累死累活,心血被浪费了。


偶尔一顿偷懒不想做饭,真的没什么,叫个外卖没准孩子吃得更香。


玻璃不用天天擦,被子不用天天叠,自己该吃就吃,该喝就喝。


能花16块钱搞定的事,就别6点起床感动自己。


减少工作量,别把自己搞得那么累,省下的时间精力,精进自己的业务能力,保不齐哪天家里的地位就反过来了。


就算你是全职主妇,不妨多拓展下自己的兴趣爱好,留一些空间给自己,学着自己成全自己。


心理专家周小鹏说过一句话:


“付出本应是一件有爱的事,付出更多更是值得对方感恩的。但前提是,这种付出既要纯粹,又能保有自我。”


感情从来不是一厢情愿的付出和努力,就能维持的。


所有的驱动力,一定是源于“爱”本身。


双向奔赴彼此,心甘情愿的付出,共同参与生活的每个细节,才能真正滋养一段关系。


愿你所有的付出,都不被辜负,所得皆是所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112569
推荐日记
《2023年6月10月星期六晴亲子日记第80篇》
《 武校报告会 第267篇》
《屏蔽力》
《日记48天》
《《亲子日记》第九十天》
《亲子日记》
《美好生活》
《记忆深处的感动》
《2023年6月10日 星期六 晴》
《2023.6.10天气晴,亲子日记第101天》
《亲子日记77,6月10日》
《星期六》
《希希日常第645天》
《亲子日记第74篇》
《不同的周末(74)》
《走进艺术世界,感受艺术魅力~6月10日~亲子日记第497篇》
《2023年6月8日第八十七篇》
《 全国爱眼日 426》
《日记》
《亲子日记第八十一天》
《实现蓝莓自由》
《亲子日记(88)为什么要陪写作业?》
《6月10日天气晴星期日》
《爱和平等,亲子沟通的双行道》
《为自己加油600篇》
《2023年6月1日 共77篇》
《任何时候改变都不晚》
《18.陪读国学》
《2023年5月28日 共73篇》
《亲子日记~465篇》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