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日记第1322篇
2023年06月10星期六 晴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快乐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是一种宁静安逸的生活,因为只有在宁静的气氛中,真正的快乐才能得以存在。”
试问,一个人尽管在外面获得安全,而他的心境常是忧惧恐慌的,其快乐又有几分呢?斯宾诺莎认为:一个人的快乐,即在于他能够保持自己的存在。费尔巴哈也有类似的论述,他说,生命本身就是快乐。他认为快乐是生活的本性:所有一切属于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快乐,因为生活和快乐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就是快乐。他说:“行为所能达到的全部善的顶点又是什么呢?几乎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是快乐。”不论是一般大众,还是个别出人头地的人物都说:“善的生活,好的行为就是快乐。”
杜威则认为快乐只在于行为的不断成功,而不是道德行为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弗洛姆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快乐是一个人创造性心灵所带来的结果,是个人在思想上、情感上以及行为上的一切创造性活动所带来的喜悦。亚里士多德又认为能用理智来指导生活,就是最高的快乐。他认为,神的活动,那就是最高的快乐,也许只能是思辨活动,而与此同类的人的活动,也就是最大的快乐。卢梭也有类似的看法,认为狂热和激情都是短暂的,只是生命长河中的几个点,不能构成一种境界,快乐是一种境界。爱因斯坦认为,一种实际工作的职业就是一种最大的快乐。池田大作在与基辛格谈论人生时总是说,能够遇上给自己带来最大启发的人,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快乐是不让交通、雨水、炎热、寒冷以及不得不排队等候等情况影响我们的心情。快乐是做我们喜欢的事,是喜欢我们所做的事,是生活中有很多希望,是永远祝福别人。快乐首先是个人的决定。每个清晨,当我们醒来的时候,我们都有机会选择让自己快乐还是不快乐地度过难忘的一天,或者只是又过一天而已。
快乐是一种态度。不管是我们面对一项全新的事业,还是面对生活中出现的任何一种新的情况,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境遇都给了我们一个积极应对或消极应对的机会。正是我们选择的应对方式,决定了在事情结束后我们所感受到的快乐和不快乐的程度。
快乐是一种自我感受,一种心理状态,快乐是无形的。尽管劳动成果、艺术享受、爱情、婚姻、家庭、爱好、修养、经历、境遇等都能给人带来快乐感受,但没有一种相应的尺度可以衡量快乐。“物质快乐”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在努力建设“物质文明”。但是,纯粹物质享乐并不等于快乐,物质的多少并不一定带来相应的快乐的大小。金钱是存在的需要,金钱可以买得来刺激,甚而买得来“快乐”,但不一定买得来快乐。有钱难使精神贫乏不快乐的人推动快乐的磨盘。一切的喧嚣浮华至多是表面的快乐而不是真正的快乐。
但最重要的是,快乐是寻求和体验生活中的平衡。快乐是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一个目标,并保证自己每天都朝着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向前进。快乐是拥有个人、专业和家庭目标,并让这些目标成为一项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努力使我们的生活保持平衡。
快乐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心境,追求快乐,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更寄托着人们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志向和理想,体现了不同的信念追求和价
值取向。“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获取了多少、享受了多少,更多的时候在于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给他人带来多少福祉。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繁衍生息,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否则,人人都去索取,都去为了个人的快乐而不顾他人的感受、甚至不择手段,人类社会就会灭亡。因此,那些为人民谋利益、谋快乐的人,本身也是最洒脱、最快乐的人。
快乐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也就是说,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别人眼中。快乐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