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周末充电学习中
泉水叮咚

《易经》有言: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解读:物品一定自己先腐烂后才生虫子,而非先生虫子而后烂掉;人啊,一定是自己办差般事后,别人才去欺负或污侮你,好好的一个人,别人怎敢于污辱你呢!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句话出自苏轼的政论文《范增论》。主要的内容是讨论范增在项羽集团的去留问题。在《范增论》中,苏轼提出,项羽对范增的疑忌,其实在他动手杀掉义帝熊心的时候就开始了。所谓“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一件东西,先从内部腐烂,然后才开始生虫;人一定是先有了嫌隙,然后谗言才能趁虚而入。不然的话,就算陈平再聪明,怎么能够离间项羽与范增呢?

苏轼的话,确实是有道理的。明代人陈懿典就说:“方进太牢,忽更草食,陈平此伎俩,宛如老翁戏猴。楚之使,楚之君稍一思之,可不莞然一笑乎?”深谙权谋的乾隆皇帝读史至此,也不由嗤笑道:“陈平此计乃欺三尺童未可保其必信者,史乃以为奇而世传之,可发一笑!”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出处和上下文就是这样。从其具体的语境来看,它是“人必先疑,而后谗入”的一个铺垫,但是,它所包含的哲理却很深远。这就是,事物的毁灭,酿于自身的败坏;与外因比较,内因才是决定性的要素。《尚书》所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论语》所谓“反求诸己”,《荀子》所谓“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孟子》所谓“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北齐文学家刘昼所谓“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太山,而莫之避”,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113804
推荐日记
《收拾自己的小窝》
《写给孩子的心里话》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高了》
《星期六也是搬砖的一天 80》
《周末在家》
《亲子日记第45篇》
《好好爱自己 90》
《环境造就人才》
《居家赶大集(508)》
《小鸟 6月8日 天气晴 第196篇》
《2023年6月11日 星期日 天气晴 15篇》
《随手记 106》
《看电视 6月5日 天气晴朗 第193篇》
《2023/6/10星期六晴亲子日记第(456)篇》
《周末日记》
《耐力比速度重要》
《一双袜子》
《一鸣谈读书(一鸣日记)538篇》
《亲子日记166——不用上学的日子》
《亲子日记一百零六天》
《马佳怡 篇26》
《时刻都要保持谨慎》
《亲子日记77篇2023.6.10星期六晴》
《游记》
《亲子日记第137篇》
《亲子日记》
《亲子日记(48)》
《给孩子一片学习的土壤》
《昼伏夜出的星星⭐️》
《一句良言,令人一生受益!》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