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2023.6.11星期天
叶子

这两天,网上有个段子特别火,引发了好多父母的共鸣。

“学霸和学渣之间,还有一种身份叫学酥。他们捏一捏勉强能成型,但一放松立刻就垮掉。酥,顾名思义,就是看着还成型,但一碰就碎。你说他不行吧,人家嘴皮溜,脑子灵,努努力也能考得不错。你说他行吧,不盯着点,成绩能滑到马里亚纳海沟去。

学酥,这种属性的娃,本质也是渣渣,只有加点液体再捏捏,才能勉强成块。这个液体构成,主要就是妈妈的口水、汗水还有血泪。我把这个段子转发到家长群里,立马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好多朋友说:这不是就是我家娃吗?然后纷纷开启了吐槽模式。

听完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学霸稀有,学渣少有,这属于小概率事件。大多数娃都是学酥,在“良”和“优”之间上下挣扎。人家状态主打一个“飘忽不定”,全靠人盯人战术。他们是你家娃,是我家娃,大概也是身边那种最常见的娃。人比人想死,娃比娃得扔。

有位妈妈曾在网上分享女儿被“退班”的经历:她女儿所在的学校,每年开学都会根据考试成绩重新分班,他女儿之前一直在单科尖子班里就读。有天晚上,她问女儿能不能跟得上班级进度。孩子云淡风轻的表示:我早就不在那个班了。孩子爸还跟着补充:已经3个月了。

妈妈大吃一惊,因为这3个月以来,女儿该吃吃,该喝喝,表现得一如往常,丝毫没有被影响到。她只好尴尬问女儿“那你难受吗?”娃一幅宠辱不惊,吃饭最大的模样:“为啥难受,被踢出来的又不是我一个,还有谁谁谁也被踢出来了。”

这位妈妈特别感慨的说:学渣和学霸的区别就是:学渣永远在往下比,学霸永远在往上比。尽管妈妈吐槽,女儿是学渣,是假学霸,但孩子能考进尖子班,肯定跟学渣是不沾边的,妥妥的学酥一枚。

如果说养孩子,就像抽盲盒。那么学霸是特等奖,学渣是谢谢惠顾,学酥就是一张罚单!因为学酥父母的人生,主打的就是一个双层夹击。上头是学霸父母的“凡尔赛式育儿”:前面这位妈妈就是,当她虚心求教同班学霸他妈,得到的答案是:“我从来没管过啊……全靠他自己。”

往下看,你也不能像学渣父母一样彻底躺平。因为人家的成绩好歹差得稳定,差的坚定。那句话咋说来着:如果幸福的本源是层次,那痛苦的本源就是不确定。

学酥父母的焦虑和痛楚,全都是因为活在不确定里。今天娃考好了,让你觉得未来可期,生活有望;下一次娃就敢跌出普高线,玩得就是一个心跳。学酥父母陪读的生活,就像杂技演员走钢丝,每天惊心动魄。他们在鸡娃、躺平之间夹缝生存,渴望躺平,却总在被迫内卷。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孩子妈,精神严重分裂——前一秒岁月静好,后一秒暴跳如雷;一会儿鸡血加满,一会儿心如死灰;一天一个心情,一秒一种态度。不用问,那就是学酥老母亲本人了。指望一个学酥自觉,不如指望母猪上树。

马上又到期末考试了,大家也可以观察下:那些眉头紧锁,开始按部就班复习,甚至有点小焦虑,小激动的,八成是学霸;那些笑得没心没肺,成天嘻嘻哈哈,做作业全靠家长催的,不是学酥,就是学渣。

这也是学酥的另一大特质:心脏特别大,情绪特别稳定,火烧眉毛了都不着急。主打的就是:抽一鞭子挪一步,不抽压根儿不动。你说天资条件,怪遗传,怪老天爷,锅咋也砸不到孩子身上。但学习态度不端正,那又是另一回事。学酥妈妈最大的烦恼,就是娃既不是很聪明,也不是很努力。他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走神、磨蹭、以及和爹妈斗志斗勇上。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这样一个视频:有个爸爸暗中摆好相机,假装出去,留娃一个人写作业。结果在写作业的这9分钟里:对墙壁敲敲打打2分钟,发呆思考人生42秒,玩儿门、铅笔、橡皮3、4分钟,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练习瑜伽1分38秒……

实际用在写作业的时间,只有短短16秒。

最后他笔一撂,大声喊出了那句:“爸,我要上厕所!”这不就是学酥娃的日常写真吗?

家里有这样一个娃,注定你得盯着、管着,一言不合拿“小皮鞭”抽着。别说什么上了大学,娃脱离了管束,会像脱缰的野马,拽也拽不住。要是现在不管,他们可能连上大学的资格都没有。

就像我一个朋友吐槽的那样:“有个教育专家说过:要给孩子真正的爱与自由,要温柔、要尊重。

娃刚出生的时候,这句话几乎被我奉育儿圣经。等到娃上了学,我才明白:自由,那是给会自觉、知进退的娃。”没错,对学酥娃来说,你给的自由过了火,他的人生容易没结果!

学酥学酥,特别费妈。学酥他妈,江湖人称“五费人员”——费力、费嘴、费心、费神、费钱。总而言之,特别的费妈。毕竟,学酥将来能成龙成凤,还是墙里打洞,全看父母能有多努力。

前几年,教育圈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我那可怕的妻,非要把普娃“扶”上清华北大,杀伐六年后……》它记录了一位妈妈凭借一己之力,把天赋平平、又不自觉的娃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学霸,考上武汉大学的故事。

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我印象很深:自觉的孩子拼自己,不自觉的孩子只能拼爹妈。为了手把手辅导儿子的学习,这位文科生妈妈,时隔26年,愣是拾起了数理化课本。唉,怪不得有人调侃:当妈以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感觉自己变强了。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为了陪读鸡娃,这届老母亲可以拼成啥样。

辅导娃功课,绝不认输。孩子上奥数,爹妈突然开窍,什么鸡兔同笼、相遇问题门门清;娃补语文,父母跟着背古诗看书,那叫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重拾英语更是毛毛雨了,各种手工作业也不过基本配置。娃上乐器课的,当妈的自学五线谱,弹琴已经可以考级……

遇到娃小升初,或是中高考,那信息收集能力更是杠杠的:从学校内部的招生信息,再到哪个庙的神佛拜起来更灵。总而言之,只要他们想知道,没有爹妈们打听不到的。还有更狠的父母,直接考过教师资格证,重回高考前的智商巅峰。

生完学酥,多少中年人才发现:自己也是一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隐形学霸。这场面,估计当年任课老师都得哭泣:原来想逼一个人学习上进,让他生一个学酥就够了。写到这里,忍不住想吐槽:怪不得人家说,为人父母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原来修的是父母的脾气,行的也是父母的本领。

生了学酥,咱们还能塞回去咋地,只好且行且珍惜,笑着活下去。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114324
推荐日记
《84篇亲子日记》
《插秧》
《要钱给妈妈花》
《手足情》
《日记》
《公交车体验》
《2023年6月11日 星期日》
《口才表演在继续》
《2023.6.11》
《第90天》
《陪伴青春期孩子》
《2023.06.11 周日》
《亲子日记第422篇《 拼乐高》》
《阅读打卡112天》
《第472篇》
《6.11 星期天 天气晴转阴 第八十六篇》
《2023年6月11日亲子日记》
《6月11日,星期日》
《我的乐园》
《日记》
《四年级五班徐建航第93篇》
《随笔》
《亲子日照(86天)》
《随记》
《6月11号星期天亲子日记89篇《人世间》》
《2023.6.11 星期天 天气晴》
《留个证据2》
《一天随便记》
《儿子成长记6月11日第八十六篇周日晴》
《"共度时光》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