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儿园快一年了,我觉得孩子最大的变化是规则意识的行成。比如有些事情他知道能做或者不可以,比如他嘴里常说的“老师说的”。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指儿童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行为技能,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奇好从家里的小宝宝到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学习遵守这个社会的一些规则,建立起规则意识。
有次坐电梯,有个大姨把电动车推进了电梯,我瞬间想到的是那么多电梯里电动车起火的事件,犹豫之际,奇好很坚定的对那个大姨说“电动车不能推进电梯,很危险”。他坚定的说出这句话。那一刻真觉得我的宝宝光芒万丈。作为成人我们可能觉得顾及到邻里关系,面对违反规则的事情不好意思当面指出。过后狠狠表扬奇好。“奇好,你刚才说的很对,电动车不进电梯,起火了很危险”
以前晚上哄奇好睡觉,讲各种条件,听拉布拉多警长的故事,听完一个还要听一个,还要听一个,讨价还价,最好导致很晚才睡觉。现在说好,晚上睡觉前就听一个,如果想多听,就要早点上床。也许有时候他还是不情愿,还想再听一个,但是听完一个后都会很遵守规则的说“好了妈妈,关上吧,要睡觉了”
每天我们都会拿出一点时间来学点东西,我们称这段时间是“写作业”,新鲜劲过了以后,他开始排斥,哭闹,妈妈想上厕所,妈妈我想喝水。我很坚定,这是每天的习惯,写完作业再喝水,写作业的时候要认真。经过一个月后,有次拿出桃子,我说,我们写完作业再吃吧。弟弟在吃了,能看出来他很馋,但他还是很认真的说“弟弟,我写完作业再吃桃子”。
每天的进步还有很多,以前早上叫起床起不来,我们给穿衣服,到现在自己穿好衣服;每天晚上睡觉前的刷牙。他都把这些当做就是自己的事情,我应该做到的。
上幼儿园前,奇好真是不太省心,说什么说多少遍,没太有效果。上幼儿园后,幼儿园的吃饭,洗手,上课要坐好,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课,这些行为的培养,让孩子有了规则的意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现在在家里,到以后走入社会,知道要遵守规则,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心自觉的要求,形成自我管理能力,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