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是越来越多,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周围的环境,都出现了孩子郁闷、情绪低落、暴力等倾向,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之外,也要去关注孩子的内心变化,帮助孩子去自我调节,这样的话才能真正地做好教育的工作。孩子心理疏导五步法分享给大家,欢迎参考。
孩子心理疏导五步法主要有以下步骤:
1、帮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负性情绪,如恐惧、愤怒、焦虑等,需要家长进行疏导。首先,要接受孩子的反应,避免把自己想象成孩子坏情绪的受害者。其次,家长需要讲述自己的感受,并用示范性言语帮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使孩子学会使用言语表达情绪,同时注意提供给孩子温馨、舒适、轻松的良好环境氛围。
2、认真倾听孩子心声
要抚平孩子内心的焦虑和紧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先学会倾听孩子,而不是想当然地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揣摩和猜测孩子的小心思。
所谓倾听,当然不是我们只用耳朵去听这么简单的一件事,而是我们要拿出充分理解、尊重孩子的心态去倾听孩子的内在心声,这样能够大大减轻孩子本来不堪重负的心理压力,也有利于孩子大胆把自己的心理压力说出来。和孩子进行沟通,是父母走近孩子的过程,也是孩子走近父母的过程。
3、肯定孩子,发现孩子优点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一部分原因是在生活中没有受到充分肯定,孩子在内心深处对自己产生否定感。所以,家长在与孩子相处中,要学会积极及时肯定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和内在潜力。孩子在父母这里得到肯定,才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走出封闭内心。
4、培养兴趣,勤于思考
一般情况下,如果学生态度消极,往往会导致情绪低落。实践证明,学生消极的心态大都是由不切实际和苛刻的思维方式引起的。因此,在他们遇到心理困扰、情绪低落时,正确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外书籍,练习琴、棋、书、画,钻研某种技艺等,以培养他们的业余爱好和兴趣,进行情绪转移是十分有效的。
5、及时想办法去帮助孩子
孩子越小,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越大,父母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也就越多。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及时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帮助孩子锻炼心理素质,帮助孩子能够在生活中面对多种心理困难,尤其是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从而及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