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 星期六
亲子日记〈104〉
还记得,去年那个在山坡上裹着棉衣,在山坡上找网上网课的的女孩吗?
在去年的高考中,范天兰以理科成绩644分被西南大学录取。
西南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双一流”农科联盟成员高校。
顶着名校的光环,不说未来前途一片光明,但最少未来可期。
我们常问,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这位中科大的博士和“山坡找网女孩”,用他们的经历给出了答案。
出身寒门,父母离世,光脚上课,每一次的暴击,都没有击退他求学的意志;
疫情突至,信号太差,冒雪找网,这些困难,只是愈发让她坚持不懈。
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近年来,“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喧嚣尘上。甚至网络上曾一度流行一个词“做题家”用来讽刺那些传统教育体系下成为“学霸”的人。
“做题家”原本指注重纸面效应而忽略其实际效应的人,但却莫名其妙被理解成:一群努力学习拿到了高学历,却生活未达到预期的人。
他们甚至被放大到中国教育体系下认认真真走完这一系列的学生代表。
然而,不管你承认与否,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走完传统教育的路,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白岩松曾说: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财富还是智慧?经验还是人脉?这些你都有吗?
一路走来的坎坷,如今看来都是岁月留在口袋里的一把糖。
常常有人说,寒门难出贵子。但,寒门不读书,也许永远没有改变的可能。“把书念下去,走出去,不枉活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