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放开的一天!
中午和办公室同事一起吃饭,下午和朋友一起看电影《消失的她》,再次审视人性;晚上和大宝的班主任以及朋友吃“蛙来哒”。饭后我给大宝发信息让他来接我,等待时,看到良品铺子搞活动,走进去挑零食。想着还有三百块钱“湘工会”的券,就用了吧!等大宝来,让他也挑了些。他看着一包什么,拿了又放下:贵了。我一看,一包十来块。就说:十来块,想吃就买。心里想着,良品铺子的零食基本上这个价位,尽着这三百块钱买呗。最后结账,314元,多出14元。高端零食嘛,还好还好。儿子让我把打出来的清单拍张照,他说没买过这么多良品铺子。哈哈,以前是没买过,这次尽了兴。
听了一篇文章《无论生活有多难,永远不要向孩子诉苦》。“如果告诉孩子家里'缺',我们没有别人好,其实是一种贫穷感的灌输。它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匮乏感。”心理学家曾奇峰说:“父母对孩子哭穷,不是教育,是投毒。”父母和孩子哭穷,也许只是随口一句抱怨,但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情绪压迫,让孩子习惯性压抑自己,把需求降到最低甚至不敢有。
哭穷,限制的不是孩子想要买的欲望,而是孩子认知的边界。最终,物质上一时的匮乏,烙印成了孩子心理上长期的贫瘠。
以前没学习,也在孩子面前诉苦,哭穷,自从学习后,尤其得到张老师的指导,我懂得了主动满足,懂得了让孩子内心不“缺”不匮乏。
孩子,让我成长!!